1岁之前的小宝宝,他们的睡眠都要至少保证有12个小时以上。
宝宝吃得好、睡得好,才能长得又快又好。
现在我们四个月的宝宝每天的睡眠都在13-17个小时左右,每天都特别会规律睡眠。
别看我娃的睡眠这么好,其实之前还是做了一些功课的,不然也没这么好带睡。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宝宝这3种要不得的睡眠方式,希望一些新手爸妈可以了解一下,以便于提高警惕。

在月子里的时候我们抱着宝宝缓慢、小幅摇摆(如模仿摇篮的节奏)。
模拟子宫内的晃动感,可能帮助宝宝放松。
不过对于月子里的宝宝来说,一定要确保宝宝头部和颈部始终有支撑,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他的大脑还是像豆腐状,很软的。
一旦宝宝入睡,应尽快转移到稳固的婴儿床上,避免在摇椅、沙发等不安全的地方睡。
有些老人哄娃睡觉很喜欢剧烈摇晃,在他们看来,这样宝宝能更快睡着,其实这种行为是绝对禁止的。
可能导致婴儿摇晃综合征(SBS),这是一种因头部剧烈加速/减速造成的脑损伤,常见于:
1⃣️用力摇晃哭闹的宝宝(出于烦躁或试图止哭)。
2⃣️抛接宝宝、颠簸式哄睡等游戏行为。
这样做的严重后果会导致担保脑出血、视网膜出血、甚至死亡(幸存者可能遗留终身残疾)。
1岁内(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颈部肌肉弱,头部占比大),更不能剧烈摇晃宝宝。

回到老家那时候,我发现我们房间的床好软,去年还觉得挺舒服的,今年就觉得不太好了,因为有个小宝宝。
崔玉涛说,小宝宝不太建议睡太软的床,有朋友会好奇宝宝为什么不能睡太软的床?
第一个是会增加窒息风险。
因为宝宝的头部下陷,婴儿(尤其是新生儿)颈部肌肉弱,太软的床垫可能让宝宝头部陷入其中,导致口鼻被遮挡,影响呼吸。
第二个是翻身困难。
即使我们现在宝宝能抬头,还能翻身,如果是过软的床垫也会阻碍他们调整姿势,增加窒息概率。
第三个是影响宝宝脊柱发育。
因为宝宝的脊柱尚未形成自然弯曲(出生时呈C型),太软的床缺乏支撑力,长期可能导致脊柱变形或姿势不良。
综合考虑,我们还是给换到了比较硬一点的床垫去睡觉,虽然大人睡着有点难受,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也没关系啦。

我们宝宝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是关着灯睡觉的,因为关了灯睡觉,宝宝的睡眠会更好。
小区楼下有一个宝妈,她自己睡觉从来不关灯的,所以她们宝宝从出生就跟着她一起开灯睡觉。
而且晚上上半夜是开大灯睡觉,下半夜是开小夜灯睡觉,结果怎么着,她们宝宝关灯了反而不睡觉。
其实宝宝开灯睡觉的话是不太好的,为什么说不太好呢?
1⃣️干扰褪黑素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褪黑素是帮助入睡的重要激素,需要在黑暗环境中才能正常分泌。
光线(尤其是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生成,导致宝宝入睡困难、易醒、睡眠周期紊乱。
2⃣️打乱昼夜节律(生物钟)
刚出生婴儿的昼夜节律尚未完全建立,长期暴露在灯光下会混淆“白天”和“黑夜”的认知,可能导致昼夜颠倒。
3⃣️增加未来近视风险
研究表明,2岁前持续暴露在睡眠灯光下的孩子,近视概率显著增加(光线可能刺激眼球发育异常)。
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尽量让宝宝正常睡觉,睡觉的床不要太软,晚上关灯睡觉。
今天就分享到这了,来自妈妈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