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诸多企业(家)在看到科技福利的同时,也深感“内忧外患”。
向外看,企业如何把握行业最新发展方向?如何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向内看,组织内部面临转型迭代问题,战略规划与落地执行之间常常隔着“最后一公里”……这些困境,成为企业发展要解决的一场场硬仗。战略解码®开创者、高潜(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吕守升,从在金山软件、亚信科技、潍柴集团、京东集团担任高管再到自己创办咨询公司,见证也实际参与了众多企业在经济浪潮中的起伏与增长,也通过战略解码这套方法帮助很多企业实现了战略落地,打赢硬仗,寻求增长破局。这其中包括大型国企如国航、工行、华润集团、中国重汽、通用技术(GT)集团,外资企业如美国铝业、大众、TipTop,以及华为、顺丰、京东等民营企业。在此次的专访中,吕守升分享了他的思考。很多干货,enjoy。口 述:吕守升 战略解码开创者、高潜(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
采 编:曹雨欣 正和岛案例研究与出版主编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一、看风向:民营企业发展,技术+AI成为制胜关键
问:今年春天召开的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各界广泛关注。您是战略咨询专家,在当下的形势之下,您认为民营企业应着重关注哪些战略问题?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企业又需要做出哪些相应的调整?
吕守升:行业内知名企业家以及各领域先锋人物座谈探讨发展大计,这对民营企业有长远意义。在我看来,有几个“信号”值得民企着重关注:
1. 国家对科技产业高度重视。参会的企业有华为、比亚迪、小米,还有以DeepSeek为代表的来自芯片、机器人、AI等领域的企业,这体现出我们国家对科技赋能产业的高度重视。同时,代表们的发言也传递了一个信息:企业需要秉持底线思维,站在产业发展的视角,思索如何推动科技进步以及产业升级。
2. 基础性产业迎来新机遇。受邀参会的有以新希望、飞鹤乳业为代表的农业企业,也有以比亚迪、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制造业,这些关乎民生的产业,未来做好提质增效以及优化布局工作,意义重大。
3. 中小企业正发挥着标杆效应。知名企业家参与的座谈活动,对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家来说,是一种鞭策与鼓舞,能够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而带动产业向前发展。
观察此次参加座谈的企业代表,均将科技创新视为重要的战略竞争思考维度。如今,众多民营企业都在致力于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对手买不到、学不会、偷不走、搬不动的能力。科技投入以及全球领先程度,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
问:正如您前面所说的那样,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技术发展。如今,国内外各式各样的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DeepSeek更是横空出世,对社会、企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体到咨询行业,AI大模型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吕守升:AI大模型确实给咨询行业带来了颇为深远的影响和挑战,不过倒也不至于真的会干掉咨询业。
在咨询行业中,传统的咨询服务方式将逐渐被淘汰。过去以帮助客户撰写调研分析报告、提供知识问答或行业资讯、制定规划报告、提供通用型解决方案或标准范式为特征的咨询业务,因缺乏定制化、创新性,将在很大程度上能被AI所取代。与之相反,有针对性地、需要和企业家进行深度交流研讨、开展战略共创型的定制化的咨询服务,是大模型很难替代的。
例如,通过与企业家互动交流,给出具有针对性且切实可操作、可执行的建议方案,甚至能够全程陪伴去解决问题,这是极具价值的;还有像战略解码方法强调的通过集体研讨来达成共识的咨询模式,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此外,涉及与人深度交流、探寻心理活动、给予情感支持等方面的工作,特别是通过面对面交流、借助具体场景做赋能的工作方式,依旧更需要“人性化”,是AI没法替代的。
这也是我们高潜咨询能每年以百分之六七十的速度增长的原因。我们帮客户高管开战略解码会或者组织解码会,组织中高管群策群力,针对战略选择、组织设计、产品选择、转型策略、行动计划等问题,展开高质量对话与深度研讨碰撞,力求在现场达成共识。目前来说,我们还没看到AI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问:那人工智能对企业家群体有哪些影响呢?
吕守升:“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在AI时代,民营企业家谁能在AI应用上先行一步,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还会引发人才结构的调整。
以我们的一个客户企业为例,这家企业属于Saas行业,他们通过引入AI,在两年间将程序员的数量从近千人精简为不到250人,但企业的营收总额和盈利能力大幅增加。
老板是北大IT硕士,特别推崇AI革命,希望用智能化的力量改造传统餐饮行业效率低、利润低、成长慢、估值低的桎梏。他相信,一个优秀的、善用AI的程序员可以顶一百甚至一千个普通的程序员。
AI时代平庸的程序员或员工肯定会被淘汰,而具有创新力、掌握算法和逻辑架构能力的优秀人才越发被企业需要。随着AI智能逐渐取代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快速适应并应用AI技术的企业和个人将最终胜出。
二、看症结:90%的企业战略执行不下去,有5大原因
问:除了重视技术,战略执行也一直是老板特别关心的问题,很多公司有战略但没执行。研究发现,有超过9成的企业,战略规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您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吕守升:有句俗话说“幸福的企业总是相似的,不幸福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同”,战略得不到有效实施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总结下来,我认为至少有5个方面共通的成因。
1. 高管团队对战略缺少共识。经常出现一些现象:老板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清晰的方向和战略选择,如同站在山顶上。但管理团队因为信息不充分,想得也不一定透彻,就像在半山腰或者山底下,和老板没法同频共振。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对战略的分歧,没有凝聚力和合力。
2. 缺少衔接。体现在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出现断裂,三到五年的任务目标和年度的任务目标没有衔接起来,中长期的任务没有落实到短期任务中去。还有,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没有衔接,年底时每个人给自己打分都是全优生,但公司的整体任务目标却没完成。
3. 缺少关键的行动举措。很多公司只有目标,没有行动路径;即便有行动举措,但也抓不住重点;或者即使把这些行动举措、行动计划都做了,但依然完不成任务目标。也就是行动计划的有效性不够。
4. 缺少个人的承诺。这表现为员工不愿意承担公司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拈轻怕重,或对任务指标讨价还价,甚至完不成任务时习惯性找“客观”理由,归结为竞争对手太强或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其实,一家企业最好的情况是“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5. 公司缺少一套有效的抓手,没有一套明晰目标、澄清战略、解码战略、落地战略的工具和方法。每年企业制定战略、分解任务目标的方法都不一样,没有一套可以复用和推广的工具;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奖惩机制、文化等等都跟不上,员工没有实现任务目标的动力。这都有可能导致战略无法落地实施。
有没有一套方法可以提升公司的战略执行力?
这套方法就是战略解码。它是把公司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化战略为行动,变愿景为现实”的有效工具。
具体来说,它是把公司的管理团队集合起来,采用集体研讨的方式,就公司的愿景目标、行动路径、战略举措、行动计划达成共识,把中长期(通常指三到五年)的战略,转化为阶段性的(也就是一年的)任务,用普通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分解到人,逐层分解;并在执行过程中紧盯目标,不断地迭代、调整、落实。这是战略解码的内涵。
问:官方数据显示,您2015年就拿到了“战略解码”的注册商标,是国内唯一一个拥有战略解码注册商标的所有者。听内行专家介绍,您是“战略解码”概念和方法体系的开创者,您教授了大批的顾问、解码师和企业高管,还亲自辅导了很多企业使用这套方法,在企业界、学术界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也收获了一众“战略解码”的粉丝。
我好奇的是,每家企业所在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挑战也不尽相同,为什么这套方法体系能适用于绝大多数企业?为什么说它是生于中国本土的理论方法?
吕守升:这套方法体系确实是我基于在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总结提炼出来的,是生发于中国大地的理论方法体系和落地工具,而不是舶来品。
我在学生时代就非常爱读毛主席的著作,对他接地气的语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重调查研究与及时总结的精神方法很是信服。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先后在央企、外企工作,通过翻阅国内外图书和亲自实践,总结出来一套战略性绩效管理、个人绩效合约(PPC)的方法论,通过周末讲座的形式教给不同的企业学习,这可以说是战略解码的萌芽期。
本世纪初,我从美国留学回来之后,加入了一家全球顶级的HR咨询公司--Hay Group,开始为一些知名的大型集团提供咨询服务,为我深入开展“战略-组织-人才”三者之间的有效衔接、促进战略有效落地提供了实验条件。
在我过去20多年的从业履历中,无论在咨询公司担任合伙人,还是担任企业核心高管,都在不同的商业环境下导入“战略解码”,千方百计让这套方法从理论到实践,能够有效地落地,不断地迭代升级。
我们高潜咨询的顾问及合伙人服务过多种类型企业,像国航、潍柴、华润、工商银行、通用技术这类央国企,京东、华为等领先的大型民营企业,也包括日丰、西凤这类中型企业以及一些数十亿规模的中小型企业。虽然各类企业特点不同,但战略解码都适用。
这其中的核心是不同企业做战略澄清和战略解码的关注点和应用方法会有所差异,千万不能生搬硬套。
比如,在千亿企业阵营中,我们有一家国资委直属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客户,在国家强调国央企清晰主责主业、承担使命、关注国计民生的要求下,企业需要定位产业、明确二级子集团功能、打造行业标杆是挑战,需要精细战略、有力的组织保障、适配的人才团队,这是我们服务的重点,也是我们的优势。
和大型企业不同,中小型企业往往面临的问题是:想从行业后排争到前排,或突破规模增长瓶颈。
我们曾辅导过一家建材企业,他们深耕建材产业三四十年、已做到细分领域行业第一,它当时面临产业规模十亿级难以突破的难题。
我们为其做了升级组织能力、缩短管理链条等服务,帮助他们找准新产业的方向,并确定进入方式,助力其实现产业跃迁。
除此之外,我们高潜团队也服务过很多专精特新企业。特别要说的是,在服务小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时候,咨询公司要有足够多的耐心,做他们的全科医生,助力其技术、营销、组织能力提升,实现多方面突破。
三、看标杆:国航、潍柴战略落地有何秘诀?
问:今年已经是高潜咨询“战略解码”商标注册的第十个年头了。您前面也提到国航,请您具体讲讲如何用战略解码服务国航的故事。
吕守升:2005年,国航在成功上市之后,面临一个组织变革和战略的调整,就是从原来的传统国有企业变成公众的上市公司。
通过打硬仗的方式,我们把组织的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个人,形成个人绩效合约,并通过立军令状宣誓、誓师的方式,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感;还在执行过程当中建立了一套跟踪检核的机制,让每一个人肩上都能承担指标,叫“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把原来的“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为自己的荣誉而战,为自己立下的誓言而战。
在这个过程当中,国航团队激发了斗志。
2006年,这套方法在国航集团进行全面推广。在之后的几年间,国航也一直坚持召开战略解码会,营业收入和利润一直成为行业当中学习的标杆。后来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民航业开始推行这套方法,甚至跨行业的公司也来学习。
问:潍柴集团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当中的领头羊。您曾经担任潍柴集团的副总经理,请问在这家企业如何推进战略解码的的落地?
吕守升:潍柴集团这些年一直在推行战略解码。我是2012年初加入潍柴的,先是在技术研发系统推行战略解码,在2013年开始应用到其他的业务领域;到2014年,在整个潍柴集团大面积来推广战略解码,集团内部自上而下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10多年过去了,潍柴每年都会开战略解码会,形成年度的硬仗,责任落实,任务落实。
这套体系,助力潍柴实现了国际化、高端化、绿色化的转型升级和战略落地。潍柴集团从地方国企一跃发展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标杆,这套方法是其秘籍之一。潍柴也将这套方法推广到海外。
潍柴还把这一套方法总结成了WOS,就是Weichai Operating System(潍柴运营管理系统)。这套管理系统是一套全面促使组织效能提升的管理方法,后来被国务院国资委评选为先进标杆,在整个国资系统中推广。
回看我服务企业的20多年从业经历,我有一个很深的心得:
企业战略落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有一大批杰出企业家,他们以卓越追求和战略定力,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
令我欣慰的是,战略解码正助力越来越多企业将战略付诸现实。
如今,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推动战略落地显得尤为重要。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企业依靠落地战略,持续发展,站在世界舞台上!
我相信,这套源于中国本土实践的管理方法体系,必将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随着中国的国力强盛,在世界范围内被更多企业广泛接纳和推广应用。
排版 | 椰子编辑 | 微澜 主编 | 孙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