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云南暂住期间,我结识了一位朋友,名叫李明。他的经历堪称典型:盲目进入体制内后,生活陷入了种种困境,仿佛一场灾难的序幕。
小故事中的处事风格有一次,我们几个伙食共摊,大家一起采购了菜品,随后各自把菜送到厨房。通常情况下由我来下厨,但当我清点时,发现菜少了几样。我便问李明:“你买的菜呢?”他回答说:“我就放在外面了。”我继续追问:“其他人都把菜搬进厨房,你怎么就不动手呢?”他竟回答:“没人特别叮嘱我送到厨房,这事也不关我的事,我干嘛非做不可?”当时我实在难以理解他的逻辑,觉得他连最基本的社交礼仪都缺失;有些人只顾享受成果,连把菜搬到厨房这点小事也一概推脱。
不久之后,我又目睹了类似的情形。那天,我剥了一个石榴,放在盘子里和大家共享,没想到李明竟然整个石榴就拿走了,独自享用,完全忽略了周围伙伴的存在。
走进他的世界随着相处的时间增多,我渐渐了解了他的背景:李明出身普通家庭,父母既不干预也无力给予他帮助。大学时他远赴外省求学,毕业后便借助关系进入了体制(据说当时有老师帮忙),在那里的工作持续了六年。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步体会到体制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内部纷争让他身心俱疲,最终觉得那里根本不适合自己。于是,在2024年7月,他毅然选择辞职,离开后便开始了漫长的旅行,目前长期停留在云南,并计划在当地暂时找一份工作。
了解了这些背景,我大致明白了他过去种种行为的根源。他既没有在家庭中学到应有的社交之道,也没有在体制内积累起足够的处事经验——那六年似乎让他的人生原地停滞。虽然离职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无奈之举,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困境。前段时间,他曾对我诉苦,说自己不断尝试找工作,却总是碰壁,多次面试后无一成功。他反复提到三个主要问题:首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其次,没有掌握一技之长;最后,当前大环境不佳,找工作本就充满挑战。
我的思考与建议归根结底,他的问题只能由他自己去解决。我想借此机会提醒大家:明确自己是否适合体制内工作至关重要。如果一开始就不合适,进入体制不仅会让你内耗不断,既留在里面苦不堪言,离开后也会更加痛苦。
当然,也有人对自己是否适应体制内环境不甚确定,于是选择先进去试水,一旦发现不合适便果断辞职。我就有位朋友,27岁研究生毕业,30岁进入体制,但半年后便毅然离开。还有一位我在B站关注的博主,同样在体制内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不适应而选择了离职。不过,大多数人往往不会如此果断,因为一旦进入体制,许多人即便心生不满,也会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正如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位网友所言,很多人进了体制后,需要很长时间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地就习惯了而不再挣扎。而对于那些真正适应体制生活的人来说,越早进入,反而会觉得生活安稳而幸福。
所以,对于那些尚未确定自己是否适合体制内的人,千万不要盲目跟风去报考公务员或编制岗位。因为对于不适合的人来说,进入体制往往只是痛苦的开始。先弄清楚自己的需求和优势,再做出选择,才能免去后续更多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