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体制内的教师,几年下来,我愈发体会到“普通”二字的智慧。很多时候,所谓的“普通”其实才是最踏实、最稳妥的处世之道。尤其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保持低调、安守本分,才是走得更远的关键。
领导面前,要普通刚踏入教职时,我总希望能在领导面前崭露头角,觉得越出色就越能获得认可。记得有一次,我精心准备了一堂公开课,力求通过各种花哨的互动和多媒体特效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可是,课堂节奏因为过于复杂而失控,学生也有些跟不上,最终教学目标没能顺利达成。课后,领导找我谈话,指出我的课堂设计过于追求形式,忽略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从那以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在领导面前,做实事才是最重要的。备课要扎实,课堂上每个知识点都要精准到位;作业批改也要认真细致,评语里每一句话都要负责。汇报工作时,不抬高成绩、不掩盖问题,坦诚务实地展示自己的工作进展。领导真正看重的是那些能把课堂做好、能把班级管理井井有条的老师,而不是那些做表面功夫的“表演者”。
学生面前,要普通起初,我总以为老师应该有威严,课堂上要严格、冷静,才能控制住学生。然而,接手了一个比较“调皮”的班级后,我才发现,过于强硬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有一次,学生在课堂上传纸条,我当时情绪失控,大发雷霆。虽然课堂变得安静,但学生眼中的抵触情绪却愈加明显。
事后,我反思了很久,决定换一种方式。我不再是那个“权威”教师,而是学生们的伙伴。课间,我和他们聊动漫、聊运动,分享一些生活趣事;课堂上,我遇到问题时也故意装作困惑,带领他们一起寻找答案。渐渐地,学生们对我产生了亲近感,课堂纪律自然变得更好,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很多。因为他们意识到,老师并不高高在上,而是和他们站在同一个起点,共同探讨学习的乐趣。
同事面前,要普通在教师办公室,难免会有一些小小的竞争,评优、职称晋升等话题时常成为焦点。起初,我为了在同事中脱颖而出,参与了很多竞赛和活动,并且每次获奖都忍不住向大家展示。然而,我渐渐发现,自己的高调并没有换来更多的支持,反而让身边的同事开始疏远我。
有一次,我在准备公开课时忙得不可开交,想要寻求帮助,但周围的同事却很少回应。我意识到,自己的“高调”让大家产生了距离感。从那以后,我变得低调起来。无论是教学经验的分享,还是办公室的琐事,我都尽量多帮助同事,主动承担集体任务。渐渐地,我融入了集体,同事们也变得更加愿意与我合作,大家一起进步,工作气氛也更加融洽。
面对杂事,要保持平常心作为教师,校园里的琐事从未缺席:组织活动、填写报表、应对检查……忙起来,仿佛置身于旋涡之中。记得有一次,我负责策划校园文化周活动,场地布置、节目安排等一堆细节压得我喘不过气。刚开始,我抱怨连连,结果事情越理越乱。后来,我学会了调整心态,把这些琐事当作常规工作的一部分,耐心处理。
与学生一起搬道具、布置场地时,大家一起合作,气氛也变得轻松愉快;整理资料时,我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确保不出错。我不再将这些杂事视为负担,而是视为教育的一部分。慢慢地,我发现只要按部就班,心平气和地处理,这些琐碎的事务反而能让我更从容地应对,确保自己的教学工作不受影响。
05 身体健康,要保持普通投入教育事业时,满腔热情常常让我们忽略了身体的信号,熬夜备课、频繁上课,身体渐渐“亮起红灯”。我曾因为过度劳累而生病,几天不能上课,学生的学习进度受到了影响,我也因此懊悔不已。
从那以后,我开始调整作息,课间小憩、课外锻炼成为了我的日常,饮食也开始注重营养均衡。只有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在这条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毕竟,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在讲台上坚持年复一年,护送一届又一届的学子。
作为体制内的教师,保持一份“普通”反而是一种难得的智慧。在领导、学生、同事面前,低调、踏实、务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能避免浮躁的干扰,还能帮助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无论是日常的教学、班级管理,还是面对琐事和身体健康的挑战,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脚踏实地地去做,才是成就教育事业的真正法宝。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全国人民呼吁:所有学校、学校老师,都实行“末位淘汰”,直到剩下一所学校、学校只剩下一名教师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