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空调市场在旺季前夕陷入前所未有的价格混战。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上,1.5匹一级能效空调叠加多种补贴后价格直逼千元,线下经销商则面临库存积压与利润萎缩的双重冲击。这场价格战的背后,隐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行业底线以及市场走向的三大核心关切:千元机盛行是否会助长偷工减料之风?铝代铜技术会否因此加速普及?当前价格是否已触底?

当前头部品牌1.5匹新一级能效空调价格下探至1500元以下,叠加多种补贴后零售价甚至低于千元,特别是头部品牌美的,打出子品牌华凌只要“1%利润”的口号,引发市场对“减配”的担忧。低价竞争背后,企业需通过规模效应或压缩成本维持利润,而“铝代铜”成为争议焦点。
先来说说大家最担心的铝代铜问题。在空调生产中,铜一直是关键原材料,尤其是在冷凝器和蒸发器等核心部件。铜的导热性能优良,耐腐蚀,使用寿命长,能保证空调高效稳定运行。但近年来,铜价持续攀升,这让空调企业成本压力剧增,毕竟铜在空调生产成本中的占比高达22%。
巨大的成本压力下, “铝代铜”的呼声再起。事实上,过去每当铜价飙涨,空调产业就会探讨铝代铜的可行性。铝的价格相对低廉,密度仅为铜的1/3,从成本角度看,替代铜似乎能大幅降低成本。一台家用空调所需铜材若以当前铜价8万元/吨计算,采购成本约500元;相同量铝材以当前铝价2万元/吨计算,采购成本仅120元左右,用铜成本可达用铝成本的4倍以上 。
然而,市场对“铝代铜”的认知仍存在误区,部分消费者认为铝管易腐蚀、寿命短,甚至将其等同于“偷工减料”。实际上,技术层面已通过稀土改性、喷锌防护等工艺提升铝材耐腐蚀性,且铝换热器在能效、轻量化上具备优势。部分企业开始尝试使用铝代铜,但格力等头部企业仍持谨慎态度,董明珠明确表示“铝的耐久性不足”,暂未大规模推广。
再看空调价格是否已到谷底的问题。从市场供需来看,当下空调市场竞争激烈,线上平台大打价格战,除了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因素外,也与市场需求和产能相关。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空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市场趋于饱和。同时,空调企业产能不断提升,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价格竞争成为必然手段。
从成本角度分析,虽然铜价高企,但其他原材料价格可能相对稳定或有下降趋势,而且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此外,政策因素也不容忽视,政府对家电行业的补贴政策、能效标准等,都会影响空调价格。目前来看,空调价格是否到谷底难以判断。如果市场竞争持续激烈,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价格可能还会在短时段内下降,但随着旺季到来下降空间有限;但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政策调整等,也可能导致价格回升。
最后,旺季不备货是不是最佳选择?对于经销商来说,这是个两难的决策。不囤货,旺季一旦需求爆发,可能面临缺货风险,错失销售良机;囤货又担心价格继续下跌,库存贬值,占用大量资金。从目前市场形势看,价格波动频繁,不确定性增加。如果经销商对市场趋势判断不准确,盲目囤货可能会带来较大损失。
“家电人”认为想在当地做大空调完全不备货是行不通的,每年都会有酷热时段集中几天销售井喷,这个时候假如你无货可卖,那相当于主动让出市场,日后在当地无威信可言。备货策略建议:一、头部品牌优先:美的、格力等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抗风险能力强,主品牌价格调整不会大起大落,备货风险相对较低。二、灵活周转:中小经销商可采取“小批量、高频次”保守采购,避免大库存积压。
空调行业正站在成本、技术与消费信任的十字路口,铝代铜技术的发展、价格的波动以及库存策略的选择,都考验着企业和经销商的智慧与决策能力。唯有协同创新与理性竞争,方能走出低价内卷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