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清明节后股市开市第一天,受美国“对等关税”引发的全球贸易冲突担忧加剧影响,沪指大跌245点,跌破3100点。沪深股市下跌个股超5200只,跌停个股超2900只。其中,家电类股票海尔智家跌10.10%,美的集团跌8.42%,格力电器、老板电器和海信视像跌幅都在5%左右。面对资本市场如此恐慌性地抛售,很多人在问:未来,关税之战对中国家电品牌出口影响到底有多大?

整体影响:短期出口波动与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出口受阻与市场份额波动。加征关税后,中国家电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大幅增加,价格竞争力下降。对于一些价格敏感型的美国消费者而言,可能会转向其他国家的家电产品,这将导致中国家电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下滑,市场份额受到挤压,进而影响中国家电业整体的出口业绩。
成本压力与利润空间压缩。关税增加直接导致出口成本上升,中国家电企业要么自行承担这部分成本,压缩自身利润空间;要么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提高产品售价,但这又可能影响产品销量。无论哪种选择,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挑战,尤其对于一些利润率较低的中小企业而言,生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为应对关税冲击,中国家电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全球产业布局,加速向东南亚、欧洲等其他海外市场拓展,寻求新的增长机会。同时,也会加大在国内市场的投入,推动内销增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市场新格局:头部品牌与中小品牌处境两极分化
头部品牌全球化产业布局,可以对冲风险。大型家电企业凭借技术迭代与全球供应链调整能力,受冲击较小。例如:海尔智家墨西哥生产基地可覆盖北美需求,叠加产品创新能力,维持竞争力。美的集团通过东南亚工厂分散产能,同时强化内需市场的高端化布局。TCL电子在墨西哥的产能布局使其成为对美出口的“安全港”。
相对而言,中小品牌转型压力加剧。依赖单一出口市场且缺乏海外布局的中小企业面临更大挑战。一些专注于出口美国市场的中小家电品牌,由于缺乏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和全球产能调配能力,受关税冲击较大。这些企业可能因成本上升而面临订单减少、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甚至可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比如部分江浙地区以出口美国为主的小家电企业,在关税增加后,订单量明显下滑,经营陷入困境。
对于一些新兴的智能家电品牌,如追觅、石头科技等,虽然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尚不完善,美国市场对其业务增长较为重要,所以对这些品牌影响也较大。
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家电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也促使中国家电企业加快全球布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不同品牌受影响程度各异,行业龙头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完善的布局能够较好应对,而中小企业则需通过抱团合作、开拓新市场等方式寻求突破。从长远看,这或许将推动中国家电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实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