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价格战越演越烈。美的、海尔等头部空调利用自己的子品牌参战,让整个行业的竞争愈发白热化。然而,曾经以低价冲击市场的小米空调,在这一轮价格战中却似乎选择了沉默。

小米自进入家电市场以来,就以低价策略迅速打开局面,成为业界眼中破坏规则的“坏孩子”。凭借着极致的性价比,小米空调在市场上迅速崛起,赢得了大量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青睐。这种低价策略不仅让小米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也对传统空调品牌的市场地位造成了冲击,引发了行业内的价格连锁反应。
但如今各大空调巨头价格战开打,小米反而并未跟进降价,其1.5P一级能效空调价格在1800元左右,明显高于美的华凌、海尔统帅1300 —1500元的价格区间,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小米自建工厂将投产,不能再“价格”任性
这首先与小米的品牌战略转变有关。早期,小米依靠低价吸引消费者,完成了初步的市场渗透和用户积累。但随着品牌的发展,小米意识到单纯依靠低价难以支撑品牌的长期发展和产品品质的提升。因此,小米开始注重品牌形象的升级,致力于从“价格杀手”向“品质与性价比兼顾”的品牌转型 ,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塑造更具价值感的品牌形象。
特别是在2025年小米家电将自研自产重塑成本结构。武汉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投产后空调年产能达600万台,标志着其从依赖代工转向全产业链掌控。尽管自建工厂初期投入高昂,但长期来看,技术自主权和供应链优化可降低边际成本。这也意味着小米家电从开始轻资产贴牌试水,到自建工厂重资产大投入的转变,这时的小米家电有了更多的压力,不能再“价格”任性。
另外小米线下门店大规模扩张,成本大幅增加。小米计划2025年底将线下门店增至2万家,但线下渠道依赖高毛利支撑,这与低价策略存在矛盾。传统品牌如格力通过经销商体系分摊成本,而小米直销模式虽透明,却需独自承担门店运营费用,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小米空调价格失去优势,份额或被巨头挤压
当前空调市场呈现“两头挤压”格局:高端市场由卡萨帝、COLMO占据,中低端则被华凌、统帅、TCL以价格优势垄断。小米若无法在1800元价位段证明产品力,可能面临“上下失守”的困境。2025年1-2月数据显示,小米线上市占率11.28%,虽稳居前三,但明显落后于美的23.26%和格力22.38%占比,线下份额更不足3%。
消费者对小米“性价比”的固有印象可能阻碍高端化进程,这也是小米想竭力摆脱“低价平质”的负面形象。尽管当下小米空调的均价仍明显低于格力和美的,但相比华凌、统帅、TCL、奥克斯等品牌已失去价格优势。若技术升级未能转化为用户感知价值,市场接受度将面临考验。2025年小米空调想继续延续2024年快速增长态势,可能会遇到更大的阻力。
小米空调定价策略转变,折射出其品牌整体战略已从“价格血拼”迈向“价值重构”。小米的“失语”或许正是其跳出恶性竞争、探索新增长曲线的开始。然而,这条路径注定荆棘密布——既要抵御巨头围剿,又要重塑用户认知。若成功,小米或将成为行业规则的新定义者;若失败,则可能沦为价值转型浪潮中的又一牺牲品。
买小米空调,不如买奥克斯华凌性价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