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全域旅游活力的对策建议

爱农者看闻 2024-02-12 11:16:02
作者:倪慧 摘 要:伊春是一座充满“绿色”底蕴的城市,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座拥有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城市,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座能让伊春凭借得天独厚绿色物产资源实现转型发展、能让林区儿女靠山吃山滋养自己的城市。本文通过重点分析伊春绿色转型发展五大支柱产业之首的森林生态旅游业,以及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探析如何在未来更好地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以此更好地激发伊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信心与底气,使之成为推进伊春绿色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近年来,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业不断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也进一步昭示了森林生态旅游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伊春作为林业资源型城市,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并将其定位为实现伊春绿色转型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首,这既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总基调,也有助于黑龙江省生态强省目标任务的实现,更加激发了伊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信心、底气与活力。 一、森林生态旅游业助力伊春绿色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森林生态旅游业是绿色产业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发展好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业绿色产业确定为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森林生态旅游的资源利用形式、建设过程、产品形式、文化导向、产业成果具有绿色属性,所以说森林生态旅游是毋庸置疑的绿色产业。 (二)森林生态旅游为伊春绿色转型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森林生态旅游是一项能够实现“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绿色产业。近年来伊春发展的实践证明,森林生态旅游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它实现了从“砍树”到“看树”、从“卖山头”到“卖生态”、从“卖木材”到“卖景观”、从“把林产品运出去”到“把城镇居民引进来”的历史性转变。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既是实现伊春绿色转型发展的依托所在,更是实现伊春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形式之一。 二、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优势和不足(一)具备的优势1. 森林生态旅游需求潜力较大国内旅游市场是当前伊春的主要客源市场。一方面,城市化越发展,人们对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意愿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丰裕,人民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意识也越来越浓厚,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样一来,森林生态旅游在森林健身、森林疗养、甚至是森林医疗等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与认可。 2. 旅游资源特点与未来旅游产品发展趋势相吻合伊春森林面积近400万公顷,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丰富,平均浓度为15700个/立方厘米。从伊春森林生态旅游特性看,客源更多来源于省内周边城市,这部分游客多为以观光为主的短程游客,休闲度假比重低。度假旅游因消费水平较高,因此客源较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从当前看,这恰恰不是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容易培育的目标市场,但从长远看,一旦现有短程观光游发展为度假游,伊春的森林生态旅游将有井喷式发展。 3. 经济结构调整需求与旅游产业特点相一致旅游产业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产业定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伊春由于长期超负荷开采,可采可用林木几乎处于枯竭边缘,急需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寻找新的替代产业。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就是伊春能充分发挥资源特色,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性优势选择。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特性,决定了它是落实“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兴市富民”战略思想的最佳产业之一。 (二)存在的短板1. 旅游产品缺少精品伊春的旅游资源,在开发建设初期,没有很好的科学统筹规划,更多的是以一种自发式、分散式的随意方式进行,在建设使用过程中,没有吸引外来资金大量涌入,旅游景区更多的是依赖资源所在地政府或林业局“孤军奋战”开发建成。虽然景区数量众多,但存在规模较小、品位不高、项目单一、功能不全、结构失调、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特别是冬季旅游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成为伊春旅游发展的短板。虽然近年来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有所加强,全市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旅游项目、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仍缺乏能够真正叫得响的“精品”。 2. 旅游品牌缺少名牌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和营销水平不高的影响,伊春旅游总体形象目前还不够突出,伊春旅游品牌还没有叫响,目前还没有成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还没有树立起伊春旅游的大品牌。近年来,伊春在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上不断加大力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特别是在央视的广告宣传产生较大反响。但是旅游景区和企业的产品宣传跟进不足,名牌景区和线路没有培育起来,因此伊春旅游在远程客源市场上还处于弱势。 3. 旅游企业缺少龙头当前,伊春现有的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规模普遍偏小,资金、人才短缺,经营服务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每年8月以后,由于天气转凉,森林生态旅游渐入淡季,一直延续到第二年5月,淡季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停歇状态,经济效益微乎其微,旅游企业承担较大的经营压力,由于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更易陷入经营困境。 4. 旅游服务缺少支撑伊春的旅游交通服务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部分通往景区的公路等级不高,旅游交通标识有待进一步规范,直达旅游景点的公共旅游交通工具没有完全解决。旅游旺季存在景区停车场面积不足、停车场品位建设有待改善提高等问题。纵观伊春全市范围内旅游住宿条件,总体来说档次不高,床位数量不足,能够承接大中型团队和会议的高档宾馆屈指可数。除此之外,还存在旅游APP开发不足、旅游商服不完善、高品位文创产品少、文旅特色纪念品工艺差等问题。 5.旅游文化缺少培育近年来,虽然伊春在培育旅游文化上做了一些努力,编写出版了旅游文化系列丛书,强调了旅游文化建设工作,但目前旅游文化的大氛围尚未形成。大部分旅游景区、景点在开发建设时没有考虑到注入文化科技含量。景区的命名、导游的解说词缺少对当地特色林区生产、生活文化的挖掘深度。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成体系,缺少创新意识,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三、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激发全域旅游活力需要秉持的原则(一)党政配合,联动发力更好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带动示范作用,从区域发展战略性全局的角度出发,把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助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统一部属、整合资源、协调联动、全面优化,从而汇聚起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聚合之力。 (二)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实现森林生态旅游与其他产业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旅游+”的整合示范带动功能,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特色产业、城乡建设、现代科技、创意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与森林生态旅游业有机融合发展,实现游客与居民共建共享,游客有收获、百姓有收入、政府有税收、企业有发展,发展成果惠及各方,形成全域旅游共建共享大格局。 (三)因势利导,各具特色透过各县区局森林生态旅游特色来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立足本地区实际,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探寻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机制、发展模式,培育主打产品、主题形象、产业体系,防止千域一面、千景一格,形成姹紫千红、各有所长、生机勃勃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四)以人为本,注重实绩全域旅游发展要把游客满意、居民乐意作为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未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方面,既要切实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让他们游的舒心、放心、开心,又要促进本地居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让居民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使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成效体现到游客和居民的口碑上,进而把全域旅游建设成为地方富民产业、快乐产业和幸福产业。 (五)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结合当前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中的短板与不足,从而形成各方协作、合力推进的统筹协调机制、综合执法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社会保障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建构起整体谋划、联动发力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 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激发全域旅游活力路径探析(一)党政主导,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一是建立完善适应全域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强化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领导。二是建立旅游综合协调管理机构。赋予其产业规划、综合监管、政策协调、旅游经济运行监测等职能。三是依法建立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四是积极推进导游体制机制、景区治理体制等改革。 (二)突出特色,完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一是重点打造一批极具影响力且知名度高的森林生态旅游景点、景区,打造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主打产品。二是大力推进森林生态休闲度假产品开发,积极探索森林生态旅游业态的多向转变,如深度观光、休闲度假、专项旅游等等。三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特色小镇以及旅游特色村的创建。四是努力打造极具品牌影响力的森林生态全域精品旅游路线。 (三)补齐短板,改善基础设施适应大众化森林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需要,着力完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一是推动森林景区厕所革命。二是加大道路、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四)依法监督,促进市场规范有序一是将旅游市场营商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范畴之内,加强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的联动配合。二是成立联合执法机构,加大执法检查和惩处力度。三是建立健全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制度、黑名单制度。 (五)外引内联,培育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一是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知名运营商、投资商投资旅游业发展。从而扩大企业规模,拓展经营网络。二是采取政府调控引导的方式,组建若干以大型旅游项目为载体的旅游企业集团。 (六)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全域旅游整合营销一是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形象。二是实施精准营销,积极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分析手段,引导、拉动和创造旅游新消费。三是举办一批常态化旅游特色主题活动,强化市场化运作,打造地域性森林生态旅游特色品牌活动。 作者:倪慧 中共伊春市委党校 原标题:激发全域旅游活力的对策建议——以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为例 来源:《北方经济》期刊 文章根据平台发文规则略有删减。
0 阅读:3

爱农者看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