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南方春暖花开,蛇类结束冬眠,纷纷出洞下山。所以农谚有云:“三月三,蛇下山”。
小时候在农村,每逢农历三月三号,人们都要沿着房屋四周撒上一圈石灰,阻挡下山的蛇进屋。
结束冬眠的蛇,体温极低,饥肠辘辘。蛇进屋,主要是寻找食物,鸡、鸭和鸡蛋、鸭蛋,以及老鼠,都是它们的最爱;春末夏初,夜间很凉,蛇待在房间里暖和,却不免让人受到惊吓。
撒石灰围城这种轻活,都是大人吩咐小孩子干的。至于作用,小孩子们大抵都是信的。出于对蛇与生俱来的畏惧,这种事我们都做得很虔诚。
但仍免不了有蛇进入屋内。它们藏身柴堆里,盘在屋梁上,掉落水缸中,也曾有在床边游走、夜半惊魂的传说。
一旦蛇进屋里,不管是什么种类的蛇,人们一般都不会打的。人们认为,进屋的蛇是先人幻化而来,是回家来看看亲人的。
人们要把蛇“请”出去。这种请,不需要燃烛焚香的仪式。一般手持竹竿,口中念念有词,直到把蛇赶出家门。
有些狡猾不愿走的蛇,则需要请捕蛇人出手了。捕蛇人可不管什么祖先不祖先,抓到蛇后会提到街上去卖。所以人们会跟着他,让他把蛇放归山林才罢。
室外遇到的蛇,则没那么幸运了。捕蛇人抓住后拿去卖掉,或自己吃掉,或泡药酒来喝。也有捕蛇者当场剖出苦胆吞下,说是有清心明目的功效。
民间传说,蛇很记仇。若不小心打死了蛇,必须身首异处掩埋,以免它复活后上门寻仇。因此田间劳作挖断了蛇,一般都这样处理。
冬眠初醒的蛇,喜欢晒太阳,这一点和乌龟相似。有一小学同学,屋后崖壁上有很多蛇洞。每当三月中旬午后,很多蛇头探出洞来,享受温暖阳光,场面很是壮观。我们经常结伙去看,甚觉有趣,蛇亦不惊。
蛇鼠一窝,猫蛇也是仇敌,大约猫好勇斗狠,又喜欢吃辣条的缘故。
有一次我家两只大猫在竹林里恶斗长蛇,场面至今难忘。两猫一前一后,闪转腾跃,虎声低吼;长蛇高昂大头,吐着腥红的长信,嘶嘶作响,首尾频顾。
这蛇足有胳膊粗细,猫也不敢大意,真正是龙虎相斗。酣战两个小时,不见胜负,直到大人赶来。要把蛇挑走,蛇发起反击,两猫紧追,不依不饶,固斗不止。最后只得把蛇打死,头、身分埋两处了事。
男人们不一定会捕蛇,却也并不怕蛇,只是尽可能避之而已。谁家出现了蛇,必成为当天男人们的谈资,什么白蛇娘娘、青蛇姑娘,要他回家做许仙享艳福去。
前日,云南曲靖有条眼镜蛇,两天在同一地点拦路。当然不是要收买路钱,不是要寻仇,也不是要找许仙,想必是那里阳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