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地产高富帅。
最近被中介头子贝壳给震惊了,自从贝壳去年到今年连续在一二线城市狂砸资金大范围拿地之后,这个早期没什么人关注的中介大佬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从前面小编独家报道过安居客情况之后,就有不少贝壳的中介留言讨论,这下好了,贝壳在房产中介垄断的地位再次无人撼动了,躺着赚钱时代来了。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2025年4月15日,贝壳找房因一则财报数据登上风口浪尖,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0.2%至935亿元,净利润却同比暴跌30.9%至40.66亿元。
资本市场的反应迅速而猛烈。2024年财报发布后,贝壳港股单周暴跌18.7%,市值蒸发超500亿港元;全年股价累计下跌21%,市盈率缩水至25倍。
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董事长彭永东与联合创始人单一刚的薪酬连续三年逆势狂飙,40个亿的净利润,老大一个人拿了7亿的薪酬。

贝壳创始人左晖去世后,接任者彭永东和单一刚的高薪情况备受瞩目。2021年彭永东年薪847.8万元,2022年升至4.75亿元,2023年更是涨到7.13亿元。
单一刚在2021年薪酬为685.3万元,2022年达3.55亿元 ,2023年则有5.29亿元,薪酬涨幅惊人。
大家原本很多开发商的人根本看不起中介的,如今中介的高管薪酬直接吊打头部房企了,不对比不知道,对比绝对吓一跳。
在降薪、裁员的房地产大环境下,以2023年为例,龙湖集团董事长陈序平的总薪酬和股权激励累计接近5000万元,仅为彭永东薪酬的7%。
前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自愿放弃2023年度奖金,只领取税前1万元月薪。就连保利发展作为行业一哥4000亿的营收,刘平的待遇也仅仅499万。
小编看到这个数据也着实被惊吓了一阵子,原来干中介这么赚钱的么,在房地产市场和卖房中介行业中,贝壳和旗下链家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
贝壳手握全国约50%二手房交易量,2024 年总交易额达3.34万亿。二手房国内市占率为28.6%,贝壳这种极度垄断的行业调性也让开发商非常头疼。
贝壳之所以能够横行中介这么多年,还是得益于其创始人的独门绝技。左晖创立的ACN合作网络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可以把整个经纪人服务链条细化,根据经纪人在各个环节的的贡献率进行分佣。
这不仅使分佣机制趋于均等化,也能更大限度地促进跨店合作,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利益分割中“人性的恶”,资源整合逻辑意识非常强烈。
因此,从经营角度来看,贝壳这种运营模式的领先加上本身国内房地产行业增量的急速发展,贝壳在前面几年成为了现象级行业巨头。
在新房交易领域,贝壳的强势地位使其在佣金点数上愈发强硬,新房佣金大约为4%左右,会依据房源优劣调整,主导权完全在贝壳方。
部分房源为快速清盘甚至给出过10%的高额佣金,还常要求开发商“快佣”,即优先支付部分佣金才帮忙推广,这给资金紧张的开发商带来了沉重负担。
贝壳每单交易抽取12%-18%的平台费,门店还需按月缴纳系统使用费。据媒体报道,2024年广州南沙区新房佣金抽成比例上调至23%,导致加盟商利润锐减30%。
如今整体行业下行,贝壳继续这种玩法,把各大开发商逼上绝路,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加上很多暴雷房企,估计佣金也很难收到了。
随着左晖的去世,贝壳也迎来了彭永东时代,从打工人变成了老板,42岁的彭永东接棒贝壳董事长,同时还继续担任CEO。
后面不久,左晖家族信托将17.2%的投票权,交给了彭永东和单一刚控制的“百会合伙”。
就这样,彭永东变成了“老板中的老板”,管理层有了控制权,也有了“自定薪酬”的权力。理想主义者下台,资本游戏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上台这几年,彭老板把自己的年薪提高了几倍不说,在内部也开始极简策略,近50万的中介大军对于贝壳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运营成本。
2024年贝壳营业成本同比激增25.8%,其中房屋租赁服务成本暴涨121%,外部分佣及内部薪酬成本均增长超11%。
于是乎,贝壳开始对中介小哥动刀了,社交平台上关于经纪人对贝壳的吐槽很多。贝壳“吸血”基层经纪人,有些社保公积金福利也存在基本保障问题。
现在很多中介圈都在呼吁刘强东进军地产中介,毕竟人家大东哥把自家外卖员都满额五险一金的福利保障。
至于早期贝壳中介佣金的问题,如今也没那么舒爽了,平台越来越大,加盟商越来越多,平台收成也肯定增加,拿到中介经纪人身上的肯定越来越少。
在极度垄断的大环境下,贝壳是营收看起来越多越多,但是具体经纪人拿到的越来越少,公司赚钱能力越来越差,但是高管腰包越来越鼓。
除去内部动刀减负,贝壳在业务层面也开始加大其他类型投入,近两年猛推新房及家装家居和租赁房业务算是一种利润填补与平衡。

去年开始,贝壳更直接下地准备干活了,准备抢自家兄弟的饭碗,不完全统计,去年到今年,贝壳已经耗资几十亿在一二线疯狂拿地。
虽然贝壳一再申明自己不做开发商,但是嘴巴这么说,但是身体从来不听使唤,从龙湖万科等头部房企直接挖了一个排的编制,确实是要自己先操盘项目了。
贝好家首席执行官徐万刚曾向媒体解释说,自主操盘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验证”C2M产品解决方案的落地能力,增强合作方对“1+2业务模式”的信赖。
不过如何真的把这一模式实际运用到未来,单凭贝壳这一个理论阶段的框架,或许还未到火候,因为房地产开发如今已经逐渐进入了精细化运营时代。
总体而言,房地产好的时候大家干什么都无比舒爽,一旦市场下行各种幺蛾子都出来了,还是那句话,沉淀专注+用心才能够真的穿越周期。
今天就聊到这里,需要补充的朋友欢迎留言,也感谢大家这么好看,也愿意给我点赞。
一群黑心资本家,贪得无厌
要完蛋了!这是暴雷的前兆
赚的就是投资人的钱!
[得瑟][得瑟][得瑟]投资人哭了,这操作厉害
7亿而已,又不是70亿[笑着哭]
企业的利润不是先扣除薪资部分吗?老板的7个亿工资应该不是这40里面吧?
贪得无厌的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