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挚爱杨开慧的死亡真相,40年后才水落石出,凶手到底是谁?

五千年史鉴 2023-01-13 16:28:41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0年,杨开慧牺牲的消息传来,毛泽东悲痛欲绝。但是为了夫妻两人共同的革命理想,毛泽东只能强忍悲伤,用更大的毅力坚持革命。

当时抓捕杨开慧的是国民党将领何键,杀害杨开慧也是秘密行动。因此,当年杨开慧烈士牺牲时的真相很少有人知道。

所有人都以为,凶手是国民党军官何键。直到40年后,一个人主动站出来,主动承认说他才是杀害杨开慧的凶手。

那么,杨开慧的死亡真相是什么?凶手究竟是谁?为什么他能隐藏40年?

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并首次提出“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毛泽东首次展露他思想的光辉,开始了社会主义民主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同时,共产党也像星星之火一样,遍布在祖国大地上。介石感到了深深的忌惮,他感觉到,毛泽东、共产党或许将成为他最大的威胁。因此,蒋介石积极提倡“反共”政策。

在蒋介石的影响下,国民党高官存在不少“反共”思想,国民党将士何键就是其中之一。

何键

1930年10月,国民党为了逮捕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悬赏1000银元。

为了1000银元,湖南地痞范觐溪得知杨开慧回娘家看母亲的消息后,带着80人马围住了杨开慧娘家,逮捕了杨开慧。

听到这个消息,何键大喜过望。杨开慧是革命领袖毛泽东的妻子,她定然知道许多共产党的秘密,说不定还能供出不少人的下落!

杨开慧辗转和国民党周旋多日,这次被抓,她知道恐怕在劫难逃。一是她身份影响重大,国民党难以放过她;二是何键这个人仇视他们毛家上下,手段更是酷烈。

1929年,何键就曾派军队抓捕毛泽东家人,还杀害了毛泽东的堂妹毛泽建,没收了毛家的所有家产。

落在何键手里,杨开慧没有想过能活着出去,她已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敌人对杨开慧施以酷刑,棍棒、鞭子轮番上阵。

他们本以为这个年轻的女子一定抗不了不久,却不料杨开慧宁死不屈,只是大义凛然地说:

“死,只能吓住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

何键看杨开慧不愿意说出共产党的下落,便让杨开慧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说只要她同意就放过她。

但是,杨开慧誓死不屈,不透露共产党的下落,也不同意与毛泽东断绝关系,这让何键气急败坏,最终决定处死她。

负责行刑的是国民党姚楚忠等人,为防他人劫狱,何键偷偷下了命令:秘密处死杨开慧。没有通知、没有审判,11月14日的清晨,杨开慧被带走秘密枪杀。

谁知,杨开慧的求生意志非常顽强,加上开枪的人没打中命门,中枪后的她还一息尚存。杨开慧挣扎着在地上爬行了一段距离,如果没有被国民党发现,她说不定还有生还的可能。

不幸的是,国民党时刻关注杨开慧的状态,发现她并没有死,就再次安排姚楚忠去补枪。

面对求生的杨开慧,姚楚忠没有任何心慈手软,冷漠地开下了最后一枪,扼杀了杨开慧最后一丝生机。

杨开慧和8岁的毛岸英一起被捕,杨开慧牺牲后,党组织多次设法营救毛岸英。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又四处奔走,最终在多方的努力下,毛岸英被救出狱。

杨开慧牺牲后,无数共产党人如杨开慧一般壮烈牺牲,为革命事业不惜此命。同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共产党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发展越发壮大,逐渐压制住了国民党。

击溃国民党之后,对于国民党剩下投降、起义的官兵怎么安排成了一个难题。

中央最终决定,对这些士兵分开处理,有重要军衔和重要罪行的特殊处理。对于流落的散兵登记起来进行收容,共产党还积极动员他们进行劳动学习,积极教育。

作为国民党的官兵,姚楚忠也被送去教育改造,但没有人知道他是杀害杨开慧的凶手。

而姚楚忠在改造的过程中,慢慢理解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个人思想有了转变,对于当年杀害杨开慧一直心有愧疚。

但是由于软弱和畏死,他一直隐藏这个秘密。不过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总是陷在害死革命烈士的绝望和痛苦中。甚至,姚楚忠提心吊胆担心有人知道他干过的事,会去告发他。

就在这样的惴惴不安中,1970年,姚楚忠主动自首,承认了自己四十年前干过的错事。这时大家才知道,杨开慧烈士牺牲的真相。

在杨开慧烈士还有一丝生机之时,姚楚忠补上了最后一枪,彻底扼杀了杨开慧的生机。对烈士犯下如此恶行,姚楚忠最终被处以死刑。

姚楚忠虽然死了,但是被他害死的革命烈士杨开慧却无法死而复生,杨开慧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她的一生短暂而绚烂。

投身革命,为国为民

1901年,杨开慧出生在湖南一所教师家庭,她的父亲杨昌济曾经去日、英留学,具有新思想、新观念。在父亲的影响下,杨开慧的观念也很超前。

1908年,杨开慧上小学,那时的乡下还没有女孩上学;后来,在初中杨开慧更是第一个剪短发的人,她用剪短发明志,表达对新思想的渴求;1920年,她又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先例。

后来,杨开慧结识了毛泽东,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她追随共产党,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活。

可以说,杨开慧一直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人。1920年,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了,但是两人结婚并没有办婚礼。

这都是因为杨开慧的进步思想,她在当时是少有的思想超前的女性,她和毛泽东真心相爱,却不需要用婚礼来证明什么,只请好友来吃上一桌饭就可以了。

更因为杨开慧的父亲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他们都深受杨昌济的影响,杨开慧更是在父亲影响下看过毛泽东许多文章、日记,深深仰慕毛泽东。

这样的杨开慧思想进步、行动超前,对于毛泽东的来讲就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两人不仅是爱人,还是战友,更是知己。

音乐剧《红船往事》中,有这样的一幕。在与毛泽东的新婚之夜时,杨开慧动情地说:

“润之,有句话你不要忌讳,人都说女人一生有两抬,我不求风风光光的抬进来,只求风风光光抬出去。”

杨开慧的枕头箱

见毛泽东疑惑,杨开慧继续说:“你我都投身革命,如果有一天,我死在你的前头,你要把我风风光光的抬出去。”

这场戏有虚构成分,但这样的设计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杨开慧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拥有不普通的信仰和思想,她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最悲壮的打算。

她是如骄杨一般的女子,有气节、有胸怀,更有一刻忧国忧民的心。加入共产党之后,杨开慧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革命事业上。

为了散播革命的火种,杨开慧跟着毛泽东去往全国各地,走遍大江南北。在和毛泽东结婚后所做的一切,不愧于她对自己知己战友的定位。

那时的毛泽东还是青年,为杨开慧写过不少信,表达自己的爱意。

彼此相知相爱,早在两人结婚之时,两人就已经坚定了对革命的信念,他们既要做同舟共济的夫妻,更要做肝胆相照的战友。

1921年,毛泽东、杨开慧夫妻俩曾在湖南清水塘一所房子居住。说是居住地点,也是工作地点,平常夫妻家里都是柴米油盐,他们家里都是纸笔密件。

这栋建筑由六间正房和几间杂房组成,堂屋右侧的主卧还兼任办公室的功能,里面摆放着一张老木床、一张书桌、一盏油灯、一条长凳,夫妻俩就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办公。

毛泽东常常在深夜办公,杨开慧则在旁边帮助整理、誊写材料。有时候太晚,杨开慧就会做好夜宵给毛泽东吃。夫妻两人相濡以沫、温寒与共。

杨开慧手稿

这所小屋是他们的家,而在这个家中,他们更是心系千万人的大家。

大国小爱,人间知己

因为敌人故意隐藏消息,加上消息传递不便,直到杨开慧离去一个月后,毛泽东才知道这个消息。

对于妻子的牺牲,毛泽东是愧疚的,否则他不会留下“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这样一句话。然而,身为一个党的领袖,毛泽东没有沉浸在妻子离世的悲伤中,他把悲伤化作了力量。

1930年底,毛泽东同朱德一起领导红军多次突破国民党的围剿,但是蒋介石对毛泽东忌惮越来越重,尤其是国民党杀害了毛泽东妻子杨开慧之后。

蒋介石觉得,自己坚决执行反共政策,和杨开慧的死亡有间接关系。

毛泽东并不是不难过,他和杨开慧是革命夫妻,有共同的革命理想,一生都将投入到对革命的工作,救国图存中去。

因此,毛泽东摒弃小爱,始终高呼共同抗日、抵御外寇。毛泽东知道,如果杨开慧还在,她也会积极支持他的决定。

杨开慧离开后,毛泽东始终没有忘记她,对毛泽东来讲,杨开慧是一生的爱人和革命伙伴。毛泽东精通诗词,笔下尽是壮丽山河、家国天下,但是他却为这位爱人写过词。

在毛泽东写的《贺新郎 别友》中,更是称呼爱妻“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因为革命,二人经常分开居住,两人便时常信件互通。杨开慧的乳名叫霞,毛泽东便在信中称她为“霞”,毛泽东字润之,杨开慧便在信中称他为“润”。

杨开慧被敌人残酷杀害之时,年仅29岁,在这个如花美眷的年龄离开,最痛苦的莫过于毛泽东了。

那时正是革命的关键时期,毛泽东领导红军,把时间花在了革命上,但我们依然能从许多细节看出毛泽东对杨开慧的追思。

杨开慧曾赠于毛泽东一把梳子,每次分别之时,两人都会用这把梳子互梳头。为彼此梳头是他们之间对彼此的爱,在梳头的时候他们还会共同述说对未来的盼望。

这把梳子宛如两人之间的定情之物,象征着两人共同的爱情和理想,到了晚年毛泽东还会拿出来梳头。杨开慧为革命而牺牲,留给毛主席的只有这把梳子。

这把梳子传递的不仅是爱,还是杨开慧对信任的坚持,对理想的无畏,对敌人的不屈。

幸运的是,杨开慧的牺牲鼓舞了许多红军战士,多年之后,毛泽东带着两人共同的理想改变了这个民族的命运,带领人民走上了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杨开慧是一个革命的战士,同时也是一个妻子和母亲。她愿意勇敢去走艰难的革命之路,做党坚定的拥护者,却对自己的亲人家人有所眷恋。

1929年3月,杨开慧已经感觉到环境险恶了,她不介意用命投报革命,但对自己的孩子,她心中有着诸多不舍。

杨开慧不禁想,如果自己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在艰险的国民党身边实难自处。

因此,杨开慧给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托孤信”。

为了避免敌人发现,她把这封信藏在了杨家老宅的墙缝里。但是环境艰难,这封信一直沉浸在墙缝间,直到几十年后才被发现。

对待革命,杨开慧不惜此身;对待家人,杨开慧尽心尽力;对待爱人,杨开慧始终如一。

如果说,杨开慧一生是浪漫的,那么她的一生注定是血色的浪漫。杨开慧的牺牲是悲壮的,这悲壮中又是崇高的,为了革命事业,她已决定不惜此身、从容赴死。

在那些峥嵘的岁月里,有多少像杨开慧一样的烈士为了革命,为了理想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烈士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