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说“拿十年”听着很牛,但现实中不少人其实是股票套牢了被迫装死,这和真正的长期投资差远了。真正的长期主义,得看企业有没有真本事赚钱,而不是盲目熬时间。
最近市场冒出了不少“现金流指数基金”,比如自由现金流ETF(159201)、易方达自由现金流ETF(159222)、现金流ETF基金(159925),这些基金跟踪的是“国证自由现金流”和“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两大指数。这俩指数有啥区别?简单说:
中证现金流要求企业连续5年经营现金流为正,且挑赚钱能力前80%的公司;
国证现金流只要求3年现金流正数,但淘汰了赚钱能力垫底的30%公司。
说白了,中证更严格,国证更宽松。不过长期看,过去十年俩指数涨幅都超过600%,吊打沪深300(涨116%),甚至比红利指数(比如中证红利涨287%)强不少。

(数据仅供参考)
现金流为啥比红利更猛?
红利指数专挑分红高的公司,但有些企业可能是“打肿脸充胖子”——比如借钱分红,实际赚不到钱(比如某些周期股)。而现金流指数看的是企业真金白银赚到的钱,这种公司既能分红,又有钱搞研发、扩产能,成长潜力更大。比如煤炭、家电这些行业,现金流稳定,长期表现就稳。
不过现金流也不是没坑。比如有些公司赚的钱全砸进设备里(比如芯片厂),股东到手的钱反而少。所以还得看盈利质量,别光看数字大。
有人问:那我把红利和现金流结合起来买行不行? 比如用Excel筛出同时入选两大指数的股票(比如8只重合股),结果发现短期反而跌更多。为啥?好公司本来就不多,硬凑可能反而分散了优势。
总结:长期投资不是躺平,得看企业能不能持续赚钱。现金流和红利都是工具,关键别被表面数字忽悠。就像挑对象,光看“大方”(高分红)不行,还得看“会挣钱”(现金流)——两手抓,但别硬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