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A股上演着冰火两重天的戏码:上证50ETF(510050)就像班里门门考第一的学霸,连涨8天创纪录,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股价更是历史新高。反观其他股票,很多已经跌回3000点水平,像极了后排默默无闻的普通生。这种分化让投资者直呼"买啥个股啊,直接买上证50就完事了",但总有些"叛逆"的价值派在另辟蹊径。
一、上证50的"钞能力"从哪来?
看看数据就明白为啥它受宠:管理费仅0.15%全市场最低,近1周规模暴增20亿,前十大权重股占半壁江山,茅台、平安这些巨头跌起来也比小票温柔——今年以来最大回撤才2.14%17。外资更是用真金白银投票,德银报告直言中国核心资产被严重低估,资金连续16亿净流入就是明证。这就像家长给学霸报了最贵的补习班,成绩能不好吗?
二、冷门股的"捡漏哲学"
但总有人不爱凑热闹。就像这位格雷厄姆门徒,专门盯着没人要的"破铜烂铁":地方国企、冷门民企,股息率5%起步,估值比学区房还便宜。这类股票好比二手市场的古董——需要自己鉴宝,可能淘到元青花,也可能买到赝品。比如某西北水泥厂,市盈率6倍、股息率7%,但得承受全年成交量不如茅台一天交易的寂寞。
三、两条腿走路的实战策略
求稳派:直接上高股息ETF(563180)
新出的红利ETF堪称"懒人神器",打包银行、煤炭、石化等分红大户,整体股息率5.15%,比存银行划算多了。特别是煤炭股,别看黑乎乎的,很多现金分红比煤还实在6。
现在三成仓位就像打牌捏着对A——进可攻退可守。加仓到四成时记住:
冷门股单只别超5%,防止变成"丐帮组合"
每月定投500元高股息ETF,相当于给自己发"股市退休金"
说到底,投资没有标准答案。有人享受抱团取暖的安全感,有人偏爱荒野求生的刺激感。那位坚守冷门股的老哥,下次碰到贵州茅台创新高时,不妨哼句:"热闹是他们的,我自有我的星辰大海。"
外资个毛,国家队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