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建设银行的股价两年多涨了一倍,可利润才涨了不到4%,这就像你存银行的钱利息没变,但存折突然自己变厚了,听着是不是有点魔幻?
首先得明白,银行股在股市里就像“大象”——平时动作慢,但真跳起舞来动静大。过去五年建行利润涨了34%,股价却装死不动,市净率(股价和净资产的比值)一度跌到0.5倍,相当于打五折卖。这两年降息潮一来,存银行、买国债的利息越来越低,资金突然发现:银行股每年5%左右的股息,简直像捡钱!
再加上A股经常“刮大风”,一遇到市场暴跌,国家队和机构就爱买银行股护盘。这些股票盘子大、波动小,就像压箱底的老棉袄,平时不起眼,冷的时候穿上真暖和。
A股的神奇“保命符”
这波银行股行情还暴露了A股一个潜规则:只要拿得住,解套有盼头。过去十年里,七成股票都有过“咸鱼翻身”的经历。比如有人买了LJ股被套牢,死扛几年,等来一波题材炒作居然还能赚钱。这种事在港股可能直接“埋了”,但在A股就像打游戏有“复活甲”——只要公司不退市,就有机会等来风口。
这种“熬时间能解套”的现象,和A股散户多、政策影响大有关。比如最近小盘股暴跌时,银行股反而成了避风港,这就是典型的A股特色:跌狠了总有人来救场。
普通人该咋办?
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在A股混,别把运气当本事。银行股上涨有它的道理(股息高、估值低),如银行ETF (510900)这是国内市场上较为典型的银行行业ETF,专注于跟踪银行板块的表现,包含了国内的主要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
总之,A股确实比其他市场“宽容”,但这种宽容正在消失。未来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用常识选股+用耐心赚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