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新迈尔申报的“新工科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项目”“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六大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专家评审。
据悉,“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面向企业征集,由企业提供经费支持,更多高校参与项目合作,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
作为连接高校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新迈尔一直致力于将来自产业的前沿技术转化为教育产品输送给高校以服务学生。遵循产学合作理念,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使每个项目价值最大化。
新迈尔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能够跟随时代快速发展的脚步,及时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切实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除了得益于教育部因地制宜的政策与新迈尔长期积累的项目建设经验以外,也离不开新迈尔在项目筛选与评审时独到的把控标准。
首先,内容上,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模式的探索创新。教育部支持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究其根本是为了高校转型与产业升级,培养与应用适应新经济掌握新科技的创新型新人才。所以必须要紧跟教育部倡导的主旋律,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六大项目类型为参考,注重项目内容里所反映出来的新工科育人模式。把握住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灵魂”,才有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创新升级和深度变革的可能。
其次,模式上,鼓励产学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新经济时代,行业新的研发与迭代速度已经走在发展的前列,所以要求高校申请的项目必须跳出传统的“学带动产”的课题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和资源方面的优势,在校企合作中更加突出产业导向,将产业的理念、技术、资源切实整合到高校的课程、实训以及师资等各个环节;同时,这也更方便产业及时吸收高校培养的学生、科研成果及双创成果。把握住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血液”,将产学深度融合落到实处。
最后,结构上,保证学校层次和地域分布的多元化。新迈尔秉持着教育资源公平便利化的原则,在项目内容和模式确认可行的前提下,除了一如既往地支持教育领先地区的重点院校的研究外,希望更多地帮助民办本科及较低层次的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改善西部等偏远地区教学资源匮乏、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把握住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骨骼”,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