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事故背后:智能驾驶是便捷还是风险?
嘿,你说这好好开着智能驾驶的车,咋就撞上柱子了呢?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匪夷所思,可现实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儿,这事啊,着实值得咱好好琢磨琢磨。
3月5号下午2点20分左右,福州的李先生正开着理想L7汽车在三环路往金辉淮安半岛方向行驶呢。当时啊,他开启了理想汽车的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不过双手可没离开方向盘。就这听着挺正常的一驾驶场景,谁能想到后面会发生那么严重的车祸呢?
李先生回忆说,当时他车速在80公里/小时,车在超车过程中系统把车切到最右侧车道了。可快到洪甘路出口10米的时候,系统突然要向左变道。这距离近得可怜,速度又那么快,车就这么直直地撞到分岔路口中间的柱子上了。安全气囊“嘭”的一下弹开,车还接着往左漂,最后停在了最外侧车道。
祝先生心有余悸地说:“左转灯亮起,车头立马朝左偏,我心想这距离和速度,撞上是铁定的了,赶紧轻点刹车,可哪还来得及啊。撞完我脑子一片空白,隐约瞧见车头冒黑烟,吓得我赶忙扒门把手下车。”等李先生下车,好家伙,全身疼得不行,整个右眼都被血糊住了。去医院一检查,肋骨骨折,浑身多处被气囊弹肿,右眼皮还破了个口子。这还不算完,车子也撞得几乎报废,车头都烂得不成样子了。
要知道,事故发生的时候智能驾驶功能是开着的,行车记录仪显示NOA和NV指示灯亮着,这明显就是事故和自动驾驶系统脱不了干系。李先生认为啊,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在识别路况和做决策的时候有严重问题,高速又复杂路况,它根本判断不了风险,也不知道采取合理的避险措施,所以理想汽车得对这事故负责。
事故发生后,理想汽车给李先生的补偿方案是补偿一两万油卡,要不就是李先生下次买车给点优惠。这李先生能不气吗?他说道:“我在他们公司一口气买了两台车啊,出了这事,他们就跟打发叫花子似的,给一两万油卡,这哪能行啊。买车的时候销售把智能驾驶夸得天花乱坠,多好多专业。出了事,全都推给车主,这解决方式,简直让人憋屈死了。”
理想汽车福州仓山金林路综合中心的工作人员黄先生表示,还在跟李先生协商呢。他强调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现在只是L2级别,主要是靠驾驶员操作,有局限性。还说在交车的时候,已经跟李先生普及了自动驾驶功能知识,还做了考试,签了风险告知书。不过对于这事故具体数据和原因,黄先生表示得跟李先生进一步沟通,通过具体数据才能确定。
这事儿啊,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汽车维权专家柯学灶也发表看法了。他说这就是个特别典型的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导致严重车祸的案例,他支持李先生向理想公司主张权益索赔。虽然很多车企在用户协议里有免责条款,但按照《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可不能用各种格式条款、通知啥的限制消费者权利。
柯学灶还提醒咱消费者,用辅助驾驶系统的时候,得时刻关注路况,行车记录仪的数据和系统报警日志都得留着,这都是维权的证据。买这智能汽车之前,可得仔细看说明书,别被那些过度宣传给忽悠了,得让车企把功能边界说清楚。
咱回想一下,现在这智能汽车越发展,智能驾驶功能看似是方便了大家,可实际操作起来又不是那么回事儿。就像李先生这事儿,花了大价钱买了带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结果出了事,这补偿还那么不痛不痒,搁谁谁不闹心啊。
智能驾驶听起来高大上,可实际用起来就这么多问题,到底是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是车企在宣传的时候夸大了功能呢?这不得让人好好琢磨琢磨。咱普通人买车图个啥,不就是想安全、方便地出行嘛。可像这样出了事啥保障都没有,这智能驾驶还敢随便相信吗?
再看看车企这边,出了事就想用点小恩小惠把事儿给糊弄过去,这怎么能行呢?消费者花了那么多钱,买的就是个安心的出行体验。现在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就得好好承担起责任来,把该赔偿的都赔偿到位,把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
柯学灶专家那话说得好,《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都在那立着呢,车企想用那些花里胡哨的条款躲责任,那肯定是不行的。咱消费者就是要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益。
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以后再买啥智能汽车,可得多留个心眼。别听着那些花言巧语就冲动消费,要把合同条款、功能风险都搞清楚。而且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的时候,也别完全撒手不管,该注意的路况还是得自己盯着点。
最后呢,咱就盼着这事儿能有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结果。希望李先生能拿到合理赔偿,也希望理想汽车能正视问题,改进技术,让咱消费者以后能真正放心使用智能驾驶功能,别再让这样的事故一次次刺痛咱消费者的心。咱就看后续这事儿会怎么发展了 ,但愿能给所有车主和车企都提个醒。
现在的理想是什么
8 0码也撞车,李斌不是说已超越特斯拉吗?为了卖啥鬼话都能说得出,马斯克损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