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门峡到呼和浩特旅游,路过太原东服务区,让我见识了老年旅游团的威力。过三门峡黄河大桥是七时,检查站人员登记了车牌号和目的地,又查看了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报告后放行,我加起油门,一路向北狂奔,过运城、临汾、灵石,于11时半到达太原东服务区。大厅里面人不多,正是饭点,我和妻商量着准备吃自助米饭,刚到卫生间洗了把脸,见外面来了两辆旅游大巴,呼啦啦下来了八十多位老人,他们都戴着统一的红色帽子,互相招呼着进来,瞬间把餐厅占满。
安静的空间里立刻变得吵杂起来,可以看出他们比较兴奋。老人们有的互相开着玩笑,有的随着餐厅播放的音乐扭动,我真后悔没有早点买饭。有的老人不吃食堂的饭,直接从背包里拿出袋装方便面,放到自己带的饭缸里,到开水机前接上水泡上,再拿出自带的酸菜就着就吃上了。服务员试着把不买饭的老人从餐桌上撵起来,可老人们自说自话,没人搭理她,女经理赶紧给她摆手,意思是管不了,也管不起,算了。不想在这种环境下就餐,我和妻从餐厅退出来。幸亏听她的,带的有桶装方便面和袋装牛肉、卤蛋,关键是还带着一个五升的车载保温瓶,里面的水够我们喝一天了。两个人打开后备箱,把面泡上,发动着车,打开空调,坐在车里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想着赶时间,再洗把脸方便一下,一路上不再进服务区,我又进了大厅,里面的老人大部分都已吃完饭,正三三两两的进出卫生间,一位穿绿色军装的大妈,正吼着嗓子让大家集合,嫌声音不够大,她打开了斜挎着的扩音器,顿时,悠扬中带着急促的集合号声响彻大厅,她来回走动着,希望让更多的老人听到。别的旅客从他们身边经过,都是跑着过去,有的小朋友喊着声音太大,捂着耳朵,门口的保安跑进来让老人把声音关小点,老人瞪着保安半天不说话,保安没办法,也不敢再说啥,摇摇头走开了。拖拖拉拉十几分钟后,老人们呼朋唤友上了大巴车,大厅里顿时安静下来,餐厅经理望着窗外,长舒了一口气,嘴里说这帮爷爷奶奶总算走了。
疫情之后的旅游业正在复苏,老人们是旅游的主力军,能在有生之年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是多年幸福而惬意的事啊!联想到前几天新闻里老人们在火车车厢里,连唱带跳一整天,列车员拿他们都没办法,别的旅客想躲都躲不开,服务区里这些老人的表现只是小巫见大巫了。不是说老人不能热闹,不能唱歌不能跳舞,“老夫卿发少年狂”,老年人完全可以有青年人的豪气,但能不能做到不扰民,在法律和道德的范畴内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只有这样,才能迎来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
说良心话,虽然我也老了,但是必须说,特别讨厌这群中国大妈们。倚老卖老,毫无社会公德。去了旅游景点,大声喧哗。一副臭显摆的样子。
还是八十年代穿喇叭裤的那波人!
低价,低素质的老人团,真的烦人。
上车就柔弱的像林黛玉,下车进超市就强硬的像花木兰。。
挺烦这些的!
一个人的素质,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的。
谁见谁烦,从90后老了应该会好点,但是也不排除被还活着的带歪。
人已不要脸谁也没有办法
过把瘾就死的回光返照!
文章真实表述,我们也有如此感受。不喜欢就避开,对。
都是吃自助餐和方便面的人,还好意思嫌弃大妈?大妈从包里拿几万块钱砸死你。
快乐为什么非要以歌舞的方式表现呢?别人爱听吗?岂有此理!
坏人也老了
不能光说老人,我那天坐车,车上的几个年轻人和四十来岁中年人还有一个小孩,在那车上吵得我都差点发狂了,在里面大声说话逗那个小孩,哈哈大笑,小孩子就抓着车子上面的扶手打秋千,还大声尖叫,简直吵得要死,耳膜都差点吵破了。
跟团旅游,原则是不跟低价团,我66岁,喜欢吃,旅游,团友年轻,让自也感不老,二一年十月爬梵净山红云金顶,在金顶举目远望,美的非常。山东人。
人老不要脸!
退休金还是太高了
坏蛋变老了,成了老混蛋
没错,惹不起我躲不起
楼主说太对了
年轻时候的低素质人群变老了[得瑟]
我老我有理,社会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