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新公告,直指留学生违规从事司导服务的法律风险。公告明确强调:持学生签证者严禁以自雇形式提供载客运营服务,即便未收取费用,使用私家车开展旅游运输也属违法行为。


总领馆特别提醒,此类违规行为将触发签证取消、高额赔偿及全球信用体系联动处罚。
合法司导的硬核门槛
在新西兰合法从事司导职业需跨越三重认证:
1、持有2年以上全驾照并通过急救考核获取P牌资质;
2、注册专用商业车辆并每半年接受强制检测;
3、购买200万纽币商业保险及旅游局备案资质。
现实数据显示,83%的留学生司导使用未改装私家车接单,92%缺乏基础职业认证。

地下产业链暗藏杀机
隐秘的灰色市场正衍生多重风险:七座家用车超载致侧翻事故、GPS伪造行程规避监管。
更触目惊心的是,部分司导联盟通过可拆卸车牌、动态变更接单号码等手段构建反侦察网络。
签证红线与生存代价
移民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因非法营运被查处的留学生中:
1、45%涉及超时打工(周均工作超38小时);
2、32%车辆未通过基础安全检测;
3、23%同时存在税务欺诈行为。
违规者不仅面临即时遣返,其信用记录将同步至五眼联盟国家签证系统,导致未来十年跨国流动受阻。

领馆的双向防护指南
给留学生的警示
立即停止任何形式的自雇载客服务,优先选择校内图书馆助理、学术研究支持等合规岗位。
若从事代购需注册GST税号,年营业额超6万纽币必须主动申报。
给游客的建议
预订服务前登录NZTA官网核验司机P牌编号,拒绝乘坐未张贴商业保险标识的车辆。
签订电子合同时重点查看事故赔付条款,避免使用现金支付以保留维权证据链。
现实案例敲响警钟
奥克兰大学研究生张某在社交媒体承接包车服务,因车辆未购买商业保险,遭遇事故后面临52万纽币赔偿诉讼,最终被遣返并永久禁止入境。
其担保亲属的新西兰签证申请也同步被冻结,形成家族式信用连锁反应。

惠灵顿语言学校学生刘某通过小红书招揽游客,移民局通过行车记录仪数据追溯其3年非法营运记录,不仅需补缴8.7万纽币税款,更被列入国际刑警组织跨境劳务违规名单。
总领馆重申:学生签证的本质是学习许可而非工作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