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高晓松为什么要悼念大S?

雅绿看小说 2025-02-10 09:32:40

文 / 青冥

---

樱花落尽时,无常如风至

2025年立春刚过,台湾艺人徐熙媛因流感并发肺炎骤然离世,年仅48岁。生命的脆弱在这一刻被撕开一道裂缝,那些曾以为的“来日方长”,终是败给了命运的无常。她曾是荧幕上的“杉菜”,是敢爱敢恨的斗士,是舆论场中饱受争议的焦点,却也在病痛面前,褪去所有标签,只余一缕轻烟。

大S的离世,让两位看似与她人生轨迹无关的公众人物——雷军与高晓松——以不同的姿态,写下了悼念的文字。

---

雷军的“RIP”:跨越时空的敬意

小米创始人雷军是内地首个公开悼念大S的公众人物。他在微博上仅写下“RIP”三字,却引发诸多猜测。答案或许藏在2018年的一则旧闻中:小米电视曾以“大S来了”宣传75寸新品,实为“大尺寸”的谐音梗。尽管擦边营销可能引发争议,但大S团队最终选择包容。

这份洒脱让雷军心生敬意。他曾说武大的包容性塑造了他的人生,而大S的包容恰似一场无声的和解——原谅酗酒的父亲,体面结束婚姻,甚至在舆论风暴中选择沉默。雷军的悼念,未必源于私交,而是对人性中“放下”与“尊重”的共鸣。

---

高晓松的诗:轻描时光,低唱寒凉

高晓松的悼念更像一首禅诗:“此生多寒凉,此身越重洋,轻描时光漫长,低唱语焉不详……”这些句子既是大S一生的隐喻,亦是对生命本质的叩问。

她的一生恰似“越重洋”——幼时直面家暴的勇气,成年后对争议的淡然,婚姻中轰轰烈烈的爱恨,最终归于一场静默的告别。高晓松以文人之眼,看见了她穿越人性泥沼的挣扎与超脱。诗中的“语焉不详”,或许正是命运最深的真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与无常博弈,却难逃其掌心。

---

*人生如朝露,惜取眼前人*

大S的骤然离世,让公众情绪在震惊中发酵。

前夫汪小菲哽咽请求“多说她的好话”,妹妹小S证实噩耗时字字泣血。那些未解的恩怨、未竟的对话,皆在死亡面前失了重量。

雷军与高晓松的悼念,映射了众生对生命无常的集体感悟。雷军的“RIP”是商人对边界的敬畏,高晓松的诗是文人对永恒的凝视,而普通人的唏嘘,则是琐碎日常中忽而惊醒的顿悟——原来我们与所爱之人,并无“永远”的契约。

---

禅心观世:凋零处,见众生

佛语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大S的离去,恰似樱花盛放后倏然凋零,提醒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而在是否活成一场“不辜负”。

若问雷军与高晓松为何悼念?答案或许藏在一滴露水中——露珠从叶尖滑落时,未必与叶片有深交,但它折射的光,却照亮了整片森林。大S的故事,照见了人性的复杂与纯粹;而悼念者的文字,则是众生在无常面前,对“珍惜”二字的集体书写。

愿我们能在喧嚣中听见心底的钟声,在离别前握紧温热的手,在每一个此刻,活成不悔的朝霞。

0 阅读:14

雅绿看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