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6%,较2016年的高峰(1358.4万升)减少了近七成,连续七年“缩量”。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第四轮周期,消费场景缺失、经济疲软加剧商务需求下滑、行业库存周转延长,中小酒企出清,头部企业通过品牌力、渠道和资本优势加速整合市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显著,控量稳价成为行业共识。

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销售收入7963.84亿元,利润总额2508.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0%和7.76%。从头部白酒上市企业公布的财报来看,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
贵州茅台继续稳居第一,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08.99亿元,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1%和15.38%。分产品来看,茅台酒营收增长15.28%至1459.28亿元;销量4.64万吨,同比增长10.22%。包括茅台1935、酱酒(传承匠心)、茅台迎宾酒、茅台王子酒在内的系列酒营收增长19.65%至246.84亿元;销量3.69万吨,同比增长18.47%。
值得一提的是,茅台在国际市场迎来了新突破,去年来自国外的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9.27%至51.89亿元。全年出口销量超过2100吨,其中,茅台酒销量突破100吨,酱香系列酒销量150吨,同比分别增长超40%和30%。

五粮液位居次席,营收同比增长7.09%至891.7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44%至318.53亿元,这是近年来公司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个位数”增长。分产品来看,五粮液产品营收678.75亿元,同比增长8.07%;其他酒产品营收152.51亿元,同比增长11.79%。
公司持续优化“1+3”的产品体系,“1”为五粮液的代际产品,以八代五粮液为核心大单品,五粮液1618、39度五粮液为侧翼,45度、68度五粮液为补充。“3”指501五粮液为代表的古窖系列,经典五粮液为代表的年份系列(包括经典五粮液10、20、30、50),文化定制酒系列(以IP、事件、区域、文化、跨界为5大主题)。2024年酒类产品销售量16.2万吨,吨价约51.32万元/吨,较上一年的48.05万元/吨有明显提升。

山西汾酒成功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去年实现营收360.11亿元,同比增长12.79%,跻身上市白酒企业营收前三;净利润达到122.43亿元,同比增长17.29%。
汾酒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清香型白酒鼻祖,曾连续六年(1988-1993年)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位居行业第一,由此获封“汾老大”。1994年,成为国内白酒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然而由于错误的定价策略、贴牌战略,导致业绩、口碑一落千丈。
直到2017年李秋喜(前董事长)二次回归,进行了大刀阔斧调整,构筑了“汾”“竹叶青”“杏花村”三大品牌“一体两翼”的品牌发展战略。去年,青花汾酒、巴拿马汾酒、老白汾酒等中高价酒类产品(每升130元以上)贡献超七成收入,实现营收265.32亿元,同比增长14.35%。从区域来看,省外营收223.74亿元,同比增长13.81%,增速大于省内。

“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去年营收311.96亿元,同比增长3.19%;净利润134.73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中高档酒类产品(售价150元以上)营收275.85亿元,增长2.77%,占比88%;其他酒类产品营收34.67亿元,增长7.1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近五年营收净利增速最低点,没能完成2024年经营目标(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15%,即约348亿元),“重回前三”的愿望也再次落空。
洋河股份自十年前首次超越泸州老窖,开始长期占据白酒行业第三的位置,但去年掉到了第五,营收288.76亿元,净利润66.7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2.83%和33.37%。其中,中高档酒(出厂价≥100元/500ml,主要代表有梦之蓝(手工班、M9、M6+、水晶梦)、苏酒、天之蓝、珍宝坊(帝坊、圣坊)、海之蓝等)收入减少14.79%至243.17亿元;普通酒(出厂价<100元/500ml,主要代表有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收入减少0.49%至39.31亿元。
今年3月,洋河发布了第七代海之蓝和洋河高线光瓶酒。前者目标是成为“国民白酒第一品牌”,稳步向着150亿元、200亿元大单品的发展空间迈进。后者定位于“名酒的品质、光瓶的便利、亲民的价格”,力求构建差异化的竞争力。

跻身“百亿营收俱乐部”的还有古井贡酒和今世缘,前者增速双双“跑赢大盘”。后者营收、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牛栏山母公司顺鑫农业则“掉队”,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3.85%至91.2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78.20%至2.31亿元;其中,白酒业务营收70.41亿元,同比增长3.19%。
以白牛二和金标为核心的光瓶酒“双轮驱动”战略并未取得意想的效果,作为牛栏山“决胜次高端市场”的重要产品,牛栏山金标陈酿投入了巨大营销费用,销量反而逐年下滑,从2022年的1.1万千升(2021年上市)下滑至2024年的5238千升(同比减少19.8%)。
沾都不沾白酒!!!!!
医用汾,看见就吐了,啥酒都比这个好,是背后的资本在推,靠山厉害,是真难喝这个医用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