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住院了,急诊室外,我双手紧紧攥着手机,手心里全是冷汗。医生说需要住院,还列了一长串治疗清单。我咬着牙问费用,心里盘算着还能从哪儿筹钱。丈夫张强站在旁边,脸色铁青。他一向话不多,此刻却显得更沉默。他低头看了看手机,犹豫了几秒,终于拨通了电话。“妈,孩子病了,需要住院,能不能借点钱?”张强的语气低得几乎听不见,但我能感受到他语气中的祈求和不安。电话那头的声音透过手机隐约传来,我听到婆婆说话的语气并不友善:“借钱?你怎么不早攒点积蓄?平时那么多钱花哪儿去了?养孩子就要有责任心,别动不动就找我们老人家要钱!”张强的脸僵了一下,嘴唇动了动,似乎想反驳,但最终只是低声说了一句:“妈,孩子现在急需治疗,您就当帮个忙吧,等我们缓过来就还您。”“不行!我们哪有闲钱?平时每月给我们的钱都用来生活了!再说了,养孩子是你们的事,别什么都指望父母!”听到这儿,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涌了上来。张强挂了电话,沉默了几秒,拳头攥得发白。“你还好吗?”我试探着问。张强深吸了一口气,声音里透着压抑的愤怒:“每个月给他们寄那么多钱,他们连一点都不愿意帮我们。说到底,我们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值一提。”我不知该怎么安慰,只能轻轻握住他的手。此刻的他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我能感受到他情绪的翻涌。晚上,我们总算借到了朋友的一些钱,把孩子住院的手续办妥。看着孩子挂上点滴,躺在病床上,虚弱的小脸让我心如刀割。张强坐在旁边,一直低着头不说话。我知道他心里有太多话想说,但他习惯了把一切都埋在心里。直到第二天早上,他突然开口了。“以后,我再也不会每个月给他们寄生活费了。”他的语气冷得让我心里一颤。“你确定吗?”我小心翼翼地问。“我太累了。”他说,眼神中带着深深的疲惫。“每个月省吃俭用给他们寄钱,结果遇到事儿他们一句帮忙都没有,反而责怪我们。既然这样,那我何必再掏心掏肺?”我沉默了。回想起过去几年,我们确实省了又省,只为了每月按时给他父母寄生活费。逢年过节还要买东西送过去,家里的账单都是我一笔笔抠出来的。可到了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却选择袖手旁观。“强子,你想清楚了吗?毕竟是你爸妈……”我还是有些犹豫。“就是因为是他们,我才一直忍着。”张强打断了我,声音里有压抑不住的痛楚。“但这次,我真的心寒了。”那一刻,我能感受到他的心在滴血。家庭的责任压在他身上,让他失去了喘息的空间。而现在,面对父母的冷漠,他终于承受不住了。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真的不再给父母寄生活费了。婆婆后来还打电话过来,责备他不孝。他只是淡淡地说:“孝顺不是单方面的给予。爸妈,这些年我做得够多了,但我也有我的家需要顾。”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终挂断了。孩子住院的那段时间,我们过得很艰难,但也因此更加坚定了彼此的支持。张强不再为父母的事过多操心,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我们的小家上。尽管有些心酸,但我知道,这或许是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生活继续,我们也慢慢地从这场风波中走了出来。但那天的情景,我永远不会忘记。因为它让我明白,家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