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洪清瑶

【内容来源于身边故事,以第一人称讲述,望友友理性阅读】
没有一对正常夫妻,不希望白头到老,相扶相携走完这一生的。可惜,总有一个人会半路掉队,先走一步。很难受,我丈夫不到50岁就掉队了,留下我一个人独自面对家里家外这一大摊子事儿……我姓洪,叫清瑶,今年47岁,我丈夫才49岁,结果前段时间却先我一步走了。
他是因病去世,走的特别急,都来不及抢救,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或许,这样走得没有那么痛苦,对我和孩子们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但就是他走的太突然了,让我们措手不及,都来不及告别,心里一想起来就会难受。所以,这段时间我一直走不出去,没有心思上班,也没有心思洗衣做饭……

所以,自从丈夫走后,我都是一个人待在家里,天天不是以泪洗面,就是对着一处发呆。时间长了,人不抑郁才怪。
结果,我那个妯娌大嫂,在我丈夫去世没多久,开始一天三遍往我家跑。
按理说,妯娌间走动很正常,但关键是我们已经5年不来往了啊,还是因为公婆在世时留下的那套房子。
我公婆有两个儿子,我老公是老二。因为大哥有出息,还是当年的大学生,一直在大城市工作,我老公普普通通上班族,没有什么大出息,就只能守在父母身边尽孝。

我大伯哥和妯娌大嫂,以工作忙为借口,几乎没有在二老床前尽孝一天,只是偶尔打钱回来。
我公婆虽然以大儿子为荣,但他们毕竟不傻,知道眼跟前最没出息的二儿子,才是真正为他们养老尽孝的人。
所以,临终前他们立下遗嘱,把那套90多平的老房子留给了二儿子,也就是我老公。

就算我和老公解释了,他还是不听,反而觉得是我们哄着老人把房子给我们了。当时双方吵的很激烈,闹得很难看。
就这样,大哥大嫂跟我们断了来往,来初一十五和清明节,都不愿意回来给二老烧纸。
可没想到,自从我丈夫去世后,我妯娌大嫂竟然一天来三趟看望我,陪我说话,给我送饭。
其实我大嫂这人还不错,话少事儿少,我们妯娌之间一直和睦相处,没有什么大矛盾。
她也是听我家俩孩子说,我最近状态不对,才跑来看望我的。

毕竟四个人从小都是爷爷奶奶一块儿带大的,感情深厚,我们因为房子闹掰,但是孩子们还是彼此来往,我们也不刻意阻拦……
妯娌大嫂每天来陪我,还对我说:“清瑶,这些年辛苦你们两口子了。你大哥之前糊涂,总觉得父母偏心,我又劝不动他。
这几年,我父母老了,哥嫂身体不好,照顾不了,我们就把二老接到家里来照顾。你大哥也是在照顾了岳父岳母之后,才知道床前尽孝,赡养老人的艰难,所以他觉得当初错怪你们两口子了……
但是,他这人倔强,又爱面子,不好意思来跟你们两口子道歉求和。直到亲兄弟去世,他也没有把软和话说出口,所以现在知道你心里难受,你大哥让我来宽慰宽慰你,咱妯娌俩说说话。以后家里有什么困难,有啥事儿,你和孩子们就开口……”

大伯哥也会隔三差五来给我送点吃的,还会来修修家电,换换水,说几句安慰的话。
其实,一家人把话说开了,哪有那么多深仇大恨呢?只是可惜,我老公活着没有等来跟大哥的和解。
现在既然大哥大嫂两口子先低头了,我也准备跟孩子们一起,好好跟他们大伯大娘相处好。
人生在世不容易,尤其是家人之间,还有多少年可以相处的呢?
也只有到了事儿上,才知道什么是亲人?什么是可以相互帮助的家人……

是啊,家人也只有到了关键的时候,才知道彼此有多重要。
洪大姐两口子孝顺了老人,得了老人一套房子,结果引起大伯哥和大嫂的不满,导致双方闹掰,5年都不来往。
大伯哥两口子在照顾了岳父母之后,明白了伺候老人的艰难,知道他们没有在父母身边尽孝,都是二弟两口子替他们尽了孝,终于明白了老人“偏心”的苦心。
所以,在洪大姐丧夫陷入痛苦的时候,大伯哥两口子主动来示好,来宽慰和帮助她,一家人这才冰释前嫌。
是啊,人生在世能有几年呢?一家人有误会,还是应该好好沟通,早点说开,别让遗憾留到无法弥补的时候。大家说是不是?
END
【原创生活故事,欢迎个人收藏转发】
~~~~~~~~~~~~~~~~
从事过儿童图书编辑、儿童名著解析,写过企业家、养老院长、律师等名人采访稿,如今热衷生活故事写作。
关注【柠果不是果】大家每天一起交流,相互取暖,共同进步。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