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中马合作只是普通往来?大错特错!当全球贸易风云变幻,美国关税大棒挥舞,马来西亚却果断与中国一口气签下30份合作协议,这般魄力,怎能不让人惊叹?
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超2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1.5%。这一数据,远超中国与东盟贸易同比增速,也远超中国对外贸易同比增速。
在半导体、棕榈油等领域,马来西亚尽显“小国大产能”这一经济特色,其在全球的竞争优势极为显著。而如今的合作,更是于既有的基础之上,向着纵深方向,向着新兴领域不断地拓展着。
中马钦州产业园,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截至2024年12月,已累计签约落户项目345个,工业总产值达1060亿元人民币。
另一边马中关丹产业园开发,约10平方公里,签约项目15个,累计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人民币。在联合钢铁项目的带动之下,马来西亚达成了从钢铁进口国到出口国的华丽转变。
这“两国双园”模式绝非仅仅是产业的聚集,而是一种深度相互交融的创新性举动。双方的产业优势,能够相互补充,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钦州港至关丹港直航的集装箱航线开通之后,海运直航的时间缩短至3到4天。如今双向集装箱直航航次已增至每周3班。
关丹港在中企入股之后,两个15万吨级的深水码头,每年贡献将近1000万吨货物吞吐量,迅速地转变了身份,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公共散货操作码头之一。
港口的发展,不仅是物流效率的提升,更是区域经济活力的象征,仿若一座桥梁,连接起两国的经济动脉,让贸易往来更加畅通无阻
在新兴的产业领域当中,中马合作展现出无尽的潜力。在数字经济方面,2019年的时候,阿里云就和马来西亚智能交通公司开始合作,构建起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在金融行业这一方面,中国建设银行纳闽分行在马来西亚拿到了第一块数字银行牌照等。
在新能源汽车这一范畴里,马来西亚的宝腾汽车,与中国的吉利控股集团开启了共同经营的模式。基于此情况,吉利打算投入100亿美元,期望通过这一举措,打造出一个汽车领域的重要节点。
还有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古晋市,试跑的氢能源智轨电车,以及中国中车为马来西亚量身打造的ETS3新型米轨动车组,都彰显着双方在新兴产业探索之中的坚定步伐。
如今马来西亚担任着东盟轮值主席国之职,这个时候又将主办首届“东盟中国海合会”这样的三方峰会,此情形无疑给中马合作搭建起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地结束了,倘若签署协议,这样中马贸易在自由化以及便利化方面将再度迈向新的高度,并且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也将获得更为明确的引导以及保障。
中马合作,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基于双方长远利益、深度互补的战略抉择。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中马携手共进,为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且稳定的力量
这种合作模式,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证明了在平等以及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的合作,能够跨越国界,也能跨越分歧,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未来中马合作,必将在新兴产业等领域,绽放出更为绚烂的光彩,开启双方关系新的“黄金50年”,对此我们将满怀期待地静静观望!
热剩饭也不看看时间,丢人显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