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俄乌冲突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由欧洲作为东道主的一场重要大会在德国召开。在这场以国际安全为主要话题的会议上,八百多与会者汇聚一堂,共同着重探讨俄乌冲突等相关话题。上一届会议的主题是“摆脱无助感”,在俄乌战争发生之前,面对西方经济渐入衰退以及俄乌局势紧张加剧的情况,西方社会扭转消极态势的行动显然是迫在眉睫,而此次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基调则更为清晰,那就是“重塑愿景”。显而易见,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进行,欧洲国家陷入能源危机和通胀危机的双重困境之下。在全球处于变革动荡期的大背景下,西方社会尽显疲态,经济复苏与重构稳定的秩序当然是西方国家迫切需要推行的。
然而,在这场没有俄罗斯和伊朗外长出席的大会上,会议前夕,外界普遍看来,这或许又是一场西方国家自导自演的“畅想会”,“重塑愿景”恐怕又要与此前“摆脱无助感”的倡议面临一样的结局,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事实上,我们注意到,此次西方主要国家基本上都在谈论加快援乌武器的进程,不能让俄罗斯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不得不说,在没有和平与稳定的基础上,西方一味地在俄乌背后拱火明显只会离“重塑愿景”的倡议越来越远。两相对比,当着40多位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的面,中方的发言着实让人惊艳。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2月18日消息称,当地时间2023年2月18日,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题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主旨讲话。此次王毅主任又一次在美西方面前重申了中方一贯的立场,即坚定地站在对话和和平的一边,与国际社会一道,携手推进俄乌双方早日止战促和。王毅外长特别说了一段非常有力的话,他说,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当事方,但我们没有袖手旁观,不去火上浇油,更反对趁火打劫。中国所做的一切,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我们将继续坚定地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和平一边。虽然此次王毅没有点明是谁在“火上浇油”以及“趁火打劫”,但是那个俄乌冲突的幕后推手已不言自明。
王毅主任还直言不讳地对欧洲国家发出了三个灵魂拷问:作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使战火停下来,搭建什么样的架构才能使欧洲实现长治久安,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才能使欧洲实现战略自主?不难看出,中方是希望欧洲国家尽早清醒过来,不要为一己私利,更不要被不怀好意的势力怂恿,在俄乌冲突中与“劝和促谈”背道而驰,显然欧洲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之一少不了俄乌局势的和平与稳定,并且无论是欧洲的长治久安,还是战略自主皆不是建立在加剧俄乌冲突之上形成的。
由此可见,此次中方在西方主场上精彩的演讲足以体现中国外交的魅力以及清晰的战略定力,无论是西方舆论此前对中方如何抹黑和误解,中方始终以一副淡然处之的态度来面对,不仅向外界表明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也意在危急时刻给西方社会提出破局之道。实际上,对于中方的到访和参与,西方显然是积极欢迎的,无论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等领导人的热情接待,还是德媒直截了当地强调“最令人期待的客人来自北京”,都在传达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欧洲国家一方面希望与华深化合作,一方面期待中国能在国际社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总有个别国家难以接受中国的崛起,并偏激地认为“中国威胁”事实地存在。没错,这个国家就是美国,毫无疑问,此次美国在“中国气球”问题上可谓是大动干戈,这显然对本来就处于历史低谷的中美关系是更加不利的。然而,美国总统拜登在近日的有关讲话中不仅拒绝道歉,还刻意强调如今跟中国是在“竞争”。对此,王毅此次也对美方所谓的“竞争”发出了强有力的谴责和质疑,在他看来,美国所谓的“竞争”是建立在非公平和不守规则的基础上的,例如,美方的“芯片法案”与其几年前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完全是相违背的。美方的行为正如王毅所说:我们现在看到美方撕去了一切伪装,连巧取都没有了,只剩下豪夺。
在谈到美方将偶发的中国飞艇事件大肆炒作这一事情时,王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方要求美方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不要再因国内政治需要做出这种荒唐无稽的事情。确实是很荒唐无稽。“大炮打蚊子”,无非就是拜登政府在向美国国内的政治强硬派妥协。
此外,还有一件事很引人注目,之前利用“气球事件”推迟访华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次又积极向中方发出会面请求,而且王毅主任与布林肯也在场外进行了非正式接触。在这次非正式接触中,美方也收到了来自中方的警告,王毅主任说,即美方应改弦更张,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布林肯当面虽然还是嘴硬,强调了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的必要性,但是,布林肯主动请求会晤,其实就说明了拜登政府希望缓和事态。只是,还是我们外交部说的那句话,美方不能一边要沟通对话,一边激化矛盾、升级危机。这样的后果,只会是加速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导致中美双方关系更加恶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