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送礼的情景不少,比如凤姐初见到秦钟,就送他高贵的绸缎和银锞子,贾母直接送纯金制成的金魁星;再比如贾母送薛宝钗一领珍贵的凫靥裘大氅,引得众人一阵赞叹;凤姐送袭人、岫烟衣物等等。

上流社会的人情,一定要拿得出手,这里面重要的是体现身份,哪怕日常主子对奴才的赏赐,也有这样的意思在,黛玉赏人就很典型,尚婆子、丫头,一般就是抓两把,这个数字就是几百钱的量。总之,受赠、受赏的人,里面是有惊喜在的。
但是,小说里有一次大张旗鼓的送礼,《红楼梦》六十七回,薛蟠到江南做生意给宝钗带回一箱子市井玩意儿,如扇子、香袋、纸签、香珠、扇坠儿、花粉胭脂、泥人戏等等。
宝钗于是将这些东西分门别类,给众人分赠,赠送范围很是广泛,包括贾环都得了一些,赵姨娘专门跑到王夫人那里夸奖薛大姑娘,说她做人大方周到。小说还专门提到林黛玉收到宝钗的礼物,看到都是自己家乡苏州的东西,不禁勾起思乡之情。小说用了不小的篇幅写这件事,但除却这两人,没有他人对于此事的反应和评价,如何评价薛宝钗这么做事呢?
这首先是她的笼络人心之举,举了一个黛玉的例子,宝钗送黛玉的比旁人更加丰厚,宝钗是真心对待黛玉的吗?难道她不知道她要嫁宝玉,最大的障碍的黛玉?

金玉一派和木石一派斗争激烈的就差撕破脸了,她和黛玉两人也心知肚明,宝钗心机深秘,她多次做出亲近示好黛玉的举动,说是真心对待,任谁也不信,黛玉一向认为她心里藏奸,而且这话是和宝玉明说了的。宝钗的真心是要麻痹对手的真心,或者说是既要里子也要面子的真心。
至于赵姨娘母子,就更加是了,宝钗连奴才都要笼络的,贾环是正宗的三少爷,赵姨娘说是奴才,但有贾政看重,更有探春贾环,无论是谁,都不可能过分看轻赵姨娘。
薛蟠带回来的市井玩物,可以这样赠送吗?严格说,是不合适的。红楼语境环境里的上流社会送礼,符合身份和体面是第一要考虑的。
小说里有非常多次的家族间、亲朋间的送礼,都符合礼仪、也符合体面。哪怕是土仪,比如有人送来两篓茯苓霜;随手赠送也都符合体面的潜规则,比如凤姐送邢岫烟衣裳,比如探春送岫烟碧玉佩。
薛宝钗就算是和荣国府的人很熟悉了,但她还是客人,不仅要考虑客随主便,更要考虑主家的体面。拿市井之物送兄弟姊妹,多少给人眼皮子浅、不上台面之感。这些东西,充其量也就是用来赏下人。

不是对薛宝钗苛求,而是她送礼背后的心理诉求,实在经不起分析。
读者可以看荣国府各方面细小的装饰和摆设,小说细致描写的有荣禧堂、凤姐的屋子、怡红院、潇湘馆、秋爽斋等处的装饰、布局、家具包括细节之物,建造大观园时,曾经贾琏也向贾政、贾珍汇报过装饰大观园的物品清单,从来不会有这样的东西,贾母的屋子里更是不会有这样的东西,也就是荣国府里,根本不见这等市井之物。
薛宝钗之所以敢用,或者说她也许都没有意识到,用这些“破烂”反映了她的心理动因。
一、低价值礼物暗示了对方只配这个价她有没有发自内心地认为林黛玉就应该婚配贾宝玉?尽管她曾经在宝玉被魇魔时拿二人的姻缘开玩笑,但那个玩笑带着明显的恶意。
她从内心真的是因为重视赵姨娘母子而给他们送礼物吗?当然不是。
送对方廉价的礼物,就是自己内心对于对方价值的折射,或者说是刻意地将对方对标在这个价值上,这一点,不仅仅是薛宝钗,拿到今天的送礼场景也是一样。

观察对方收到礼物后的反应,果然赵姨娘感恩戴德,这正是她对自我价值低的自我确认。自我的反应和确认,就是送礼者决定今后如何对待你和如何控制你的一次测试。
宝钗送礼达到了什么效果?除了赵姨娘那里,她没有获得任何自己想要的结果,就算是赵姨娘,这件事也成为王夫人颇为厌恶的一个插曲。薛宝钗想要笼络人心的目的可以说彻底失败。
送礼,应该遵守对等原则,众人收到了薛宝钗的礼物,就算不当即回馈,总是要回馈的,或者说,不管人家送啥,总归这笔账存在的,总要找一个机会,哪怕不刻意,也要还了人情的,那么,众人要怎样还呢?
差不多就是没法还,荣国府里,就算是日常互赠礼物,咱们举几个例子:
探春病了,宝玉送她颜真卿的书法;
探春送邢岫烟碧玉佩;
凤姐送众人暹罗国进贡的茶叶;
贾母送人东西,动不动金银锞子、奢华衣裳;
就算是破落穷族人的贾芸,送宝玉的也是品种稀有的白海棠盆景。
让众姊妹将来如何给薛宝钗还礼?

所以,我们不是凡薛宝钗就反对,而是她的行事经不起逻辑推理,她给送众人送破烂,里面不仅有贬低的意味在,她还想控制一些东西,细想,如何令人不反感?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图片来源:87央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