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为什么要做个人品牌
许多人或许认为,品牌是一种商业概念,商品需要品牌,个人需要什么品牌呢?实际上,个人也需要品牌。为什么呢?布衣公子结合个人的经验和思考,简单聊一聊,算是抛砖引玉吧。
1.1 个人品牌,让机会主动来找你
如何把产品卖出去?除了努力做好销售之外,最好的办法,是让消费者认可产品的品牌,自然会主动找上门。
比如,自从我2010年开始使用华为的手机之后,就再没有更换过手机的品牌,后来,个人电脑也换成了华为的,包括家里的路由器、摄像头也是华为的。另外,家里的电视也准备更换,正在留意华为的电视。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也是这个道理。如何才能获得一份好工作,或者在职场中获得更好地发展,除了自己努力找工作、找机会之外,还可以通过树立个人品牌的方式,让机会主动来找你。
你看,为什么诸葛亮年纪轻轻、躬耕南阳就被誉为“卧龙先生”,引得刘关张三顾茅庐?这就是个人品牌的力量。
再说说我本人的例子。我在30岁时,有机会做一家民营公司的企业文化部经理,就是因为,当时我几乎每一期都有文章在企业内刊发表,给公司的领导留下一个“有才”的印象,以至于后来,负责内刊的经理离职了,公司老板索性就安排我顶岗。
如果你现在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更要去打造个人品牌。就算你现在的岗位和工作描述,把你逼入人生的小角落,你依然可以通过个人品牌的力量,勇敢地站起来。
没有任何人可以低估你的能力,也没有任何一份雇佣合同能够约束你的一生。
1.2 个人品牌,让你成为自带流量的人
如果你对时代敏感,你会发现,现如今,当我们介绍一个人,最让人羡慕的不是他的工作有多好,他的媳妇有多漂亮,而是竖起大拇指说,“这是一个自带流量的人”。
小时候看电视剧《水浒传》,感觉最有意思的是,当“及时雨”宋江的名号响起时,众人便立地就拜,然后山呼“公明哥哥”,并好酒好肉地招待着。这宋江就是一个“自带流量”的人。
一个“自带流量”的人就是一个有个人品牌的人,宋江就是那个时代擅于打造个人品牌的人,在他未上梁山之前,还在山东郓城做押司的时候,提起“及时雨”宋公明的名号,江湖上豪杰就人尽皆知。
自带流量有什么好处?俗话说,流量为王。没有流量就没有顾客,没有顾客就没有生意,没有生意就活不下去。比如,我个人的网络微课及PPT模版销售,几乎都是依赖自身的流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没有人拒绝流量。即便是普通人随手发的一个生活场景短视频,看到许多人浏览、点赞也是颇为惊喜的。
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带流量的人,只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流量太小,仅限于在身边的朋友、同事圈子里有一点小小的影响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持续不断地向这个世界输出影响力,来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从而积聚流量,给人生带来更多的惊喜。
2.3 没有品牌意识,就没有个人价值意识
个人品牌是对一个人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其背后实际上是你的价值在支撑。个人品牌建设,其本质是持续锻造个人核心能力,提升个人品牌价值,并让别人知道你的价值所在。
所谓个人品牌价值,就是你能给别人带来啥?这也是许多人应聘时都需要回答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录用你?”
如果一个人没有个人品牌意识,只陷入日常繁忙的工作事务中,忽略个人价值的思考和个人核心能力的提升,就很难成就个人价值,就很容易成为职场中被取代的那群人。
竞争不可怕,裁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锻造出精湛的专业技能,没有具备别人不可替代的价值,而这些正是你的品牌价值所在。
有了个人品牌的人,才能在职场中成为“不倒翁”。拥有非凡的个人品牌,将会极大地提升个人的竞争能力。如果你想在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取胜,你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品牌去经营。
没有品牌意识,往往不能坚持自己一贯的原则或良好习惯,不小心就会伤害自己的品牌。而个人品牌建立困难,破坏却容易。正如曾仕强教授所说:“人的一生,不要留任何把柄,否则迟早变成致命伤”(《胡雪岩的启示》百家讲坛视频讲座,曾仕强)。
2.4 你不建立品牌,别人就会给你贴上标签
所谓个人品牌,直观地说,就是别人对你的评价,俗称“贴标签”。那么这个评价你是否中意?是你想要的评价吗?
如果你不能给自己贴上自己想要的标签,那么,别人就会给你贴上别人认为的标签。
比如,我刚毕业那几年,对人生毫无规划,事业未成,对象未谈,存款没有,未来渺茫。父亲评价我说,“你连村上那谁谁初中就下学打工的都不如”;过年时,在大伯家吃饭,亲戚喝酒闲聊起我说,“你们这些大学生看似学历高却眼高手低,毕业这么些年连媳妇也没有混上……”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正面引导别人心目中你的“个人形象”,建立符合自己预期的“个人品牌”,给自己争取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所谓个人品牌塑造,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评价。即是说,为了获得职场竞争力,我需要获得怎样的评价。先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努力实现它。
正所谓: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经过2010-2012三年的努力,我锻造了在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方面的专业能力,获得了外企及上市公司的工作机会,让自己的人生走入正轨,改变了别人对我的评价。
同时,我也意外收获了“PPT达人”这个标签。当然,我还要继续在自己的核心领域,如企业文化、知识管理等持续深耕,并不断输出,否则,别人就只记得我身上的PPT标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