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横财,惊吓“韭菜”:企业年金走出混沌的建议(二)
在“宝叔”的故事之后,企业年金这一既熟悉又陌生的议题,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当“飞来横财”变成一种意外的惊喜与困惑并存时,我们不禁深思:企业年金,这一旨在保障劳动者退休生活的制度,为何会陷入如此混沌的境地?又该如何走出这片迷雾,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安心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
一、被遗忘的年金:18人的呼唤
后来“宝叔”了解到,在“**TF公司”,类似于他的情况竟然有18人,这其中包括一位71岁的女士,她已经退休了16年甚至21年,但至今仍未领取过一分一毫的企业年金。这背后的原因,让人心酸,这并非因为他们富足无需,而是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自己拥有这份权益,更未收到任何通知。
“**TF公司”作为一家园区经营管理企业,资产庞大,但员工数量并不多。然而,在这样一家企业中,竟然有18位退休职工未能领取到自己的企业年金。这一事实不仅令人震惊,更引发了我们对企业年金管理体系的深刻反思。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信息的闭塞,还是管理的疏漏?我们不得不正视,企业年金在普及与宣传上的不足,导致许多劳动者对自己的权益一无所知。他们或许从未想过,自己辛勤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还能有这样一份额外的收入。而当这份收入悄然降临,却因为没有及时的信息通知,而变成了“沉默的财富”。
二、深圳样本:参保率背后的隐忧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其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无疑具有代表性。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深圳的企业年金数据时,却发现了不少隐忧。
关于深圳2024年最新的企业年金数据,直接针对深圳的详细数据较难获取,相关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尚未发布最新的全面统计数据。但根据钱诚灵犀系统于2023年9月22日下午记载的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在深圳人才园开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政策宣讲暨企业年金需求对接活动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数据:
截至2023年8月底,深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28万人;企业年金参保人数超85万人,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深圳作为个人养老金全国36个先行城市之一,开户数超过263万户,居全国前列。按上述数据计算,企业年金参保占深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5.95%,这也表明深圳企业年金参保率还低于这个比例。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在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却未能享受到企业年金带来的应有保障。
这一数据的背后,反映出深圳养老保险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其覆盖率还有待大幅度提高。这不仅仅是深圳的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复利的奇迹:月缴千元,退休或到手240万元
尽管企业年金在现实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其潜在的收益却是不可忽视的。以单位和个人每月缴纳1000元为例,如果保持7%的收益率,40年后员工退休时账户金额可能高达240万元。这不仅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是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然而,这样的美好愿景,却并非触手可及。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劳动者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坚持缴纳企业年金。他们或许是因为对年金制度缺乏了解,或许是因为经济压力而选择了放弃。但无论何种原因,他们都错过了这一份来自未来的“惊喜”。
四、钱诚,千顺万顺:以微薄之力,予世界些许温暖
未来的篇章里,笔者将深入探讨并提出更多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构建一个更加透明、规范的企业年金管理体系,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安心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此,笔者先以一首小诗作为本次探索的结尾,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企业年金能够成为每一位劳动者退休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年金之光照四方,
辛勤耕耘有厚赏。
混沌迷雾随风散,
退休生活乐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