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陈赓与彭德怀根据中央的安排,带着军事代表团一起访问苏联。
其实这一次他们访苏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看一看苏联的原子弹,然而对于原子弹这种在战场上具有决定性优势的武器,苏联人却藏着掖着,不愿意让中方人员看到。
苏联的态度我们清楚,可看不见我们自己的国家还怎么发展?于是陈赓鑫心生一计,在彭德怀耳边说了几句话。

没想到彭德怀听后哈哈大笑,直夸陈赓是天才。
能够让彭德怀直夸天才,陈赓究竟想出了怎样的办法?最后陈赓和彭德怀陈赓参观到苏联的原子弹了吗?
点个关注,一起走进陈赓与彭德怀访苏的往事。

原子弹的研究
关于原子弹的研究,我党其实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关注了。
1944年时,我党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美国正在制造大型“毁灭性武器”,对于这个“毁灭性”武器的具体特征,当时我们的确知道得还不够清楚。
况且那时候日本侵略者还没有被打跑,整个国家还处于抗日状态,我们即便知道这个消息,也没有精力、资金以及相关的技术做这些。

尽管我党还无法跟上美国的研究,但我们一直都关注着相关消息。
1946年时,我党甚至通过一些海外的特殊关系,与海外的核武器科学家以及火箭专家们取得联络,不仅打听了研制核武器的相关资料书籍等,还积极购买收集各种需要用到的特殊材料。
可以说,美国还没有在日本的领土上扔下核武器,我党就认识到核武器的重要性。
美国在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后,看到原子弹威力的我们更是目瞪口呆,若是中国有了这样大型的杀伤性武器,何惧日本的威胁?
1946年时,我党还处于解放战争的焦灼中,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忘记对原子弹的渴望,并积极为之后的核武器研究做准备。

不过由于国家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没有他国帮助而直接研究核武器是不现实的,我们的原子弹研究也很难起步。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主席看着国内各项事务运行已经走上正轨,他也策划了一次苏联之行。
对于访问一事主席早就有计划,奈何国内事情太多只能一拖再拖,直到1949年12月才终于找到合适的时间。
对访苏一行,主席非常重视,但这次访问主席却并不是很愉快。
到达苏联后不久,主席就与斯大林展开了密谈,关于谈判的内容,主席先是希望苏联能够帮助我们训练海军和空军,毕竟这两项对新中国来说是空白的,没有外力的帮助很难发展。

然后又提出想要研制原子弹,主席希望苏联能在这些方面为中国提供帮助,比如在核技术和寻找中国的铀矿上,这些斯大林并没有同意。
不过斯大林特意给主席放了苏联原子弹试爆成功的记录片,亲眼看到原子弹的威力后,主席本深深震惊,在回国途中,他就曾向身边的秘书提过,中国一定要做出这种战略性武器。
对于中国的现状和困境,主席心里有数,他明白这样的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积贫积弱的中国要想不再被其他国家欺负,原子弹这一类武器必须拥有。
抗美援朝一战更是证明了主席判断的准确,在我国决定是否出兵朝鲜的时候,国内有两种声音,一个是打仗,一个是不要和美军冲突。
其实党内不少人反对出兵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担心美国一气之下向我们扔原子弹,日本那两颗原子弹的威力震慑到了全世界,中国也不得不防。

他们的担心也合情合理,但主席却认为此战有打得必要,如果我们不出兵,那就只会在这些大国里落下个“懦弱”的名声,往后他们对中国的欺负恐怕会更加的明目张胆和过分。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才是主席打下这场立国之战的真实意图。不过这场战争让中美双方都没有想到。
美军没想到志愿军这么能打,一年的时间就能把战场局势扭转,让美军打得节节后退。那位美国引以为傲的五星上将更是在朝鲜战场上频频失利,最后美国政府受不了他,直接将他撤职,换上李奇微。

中美双方在战场上对峙的时候,眼见他们打不过我们,美国甚至叫嚣着要使用原子弹,不过对于美国的叫嚣我们也不怕。
主席关于这场战争早就说过:“时间要打多久,我们不要做决定,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虽然我们不害怕外国的威胁,但我们也明白,要想真的摆脱大国威胁,只有早日将原子弹研发出来才可能实现。

出访苏联
陈赓、彭德怀出访苏联,想要参观原子弹遭拒。
关于原子弹的梦想,我们一直没有忘记,奈何中国的研究一直无法突破瓶颈,当然除了原子弹,苏联还有各种世界先进的武器装备,我们能够向苏联多学一点是一点。
在关于访问苏联的人选上,主席决定让彭德怀前去。
彭德怀已经因病回国养伤,这期间陈赓也担任过代理志愿军总司令,身体有所恢复后,主席见朝鲜战场基本已经稳定,就让他留在过你额主持军委工作。

彭德怀在战场上与美军交手,美军先进的武器装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映像,虽然最终是志愿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可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战场上指挥的他,太明白好的武器对作战有多大的作用了。前期我们打仗实在是太过艰难,后期有了苏联的武器装备,志愿军的火力得到了提升,这才慢慢减小了伤亡。
能有机会参观苏联的发达武器,彭德怀非常愿意前往,不过在他期望苏联之前,他特意提出带上陈赓一起去。
陈赓当时忙于哈军工的建设,整个人忙得脚不沾地,他本没有在此次随行人员名单里,但彭德怀却执意要将他带上。
问及原因,他只说:“有这个活宝在,不会寂寞。”

其实彭德怀一定要带上陈赓也是有原因的,此行需要一位既懂苏联又精通军事的人才一起。陈赓早年间因为身体不好,在苏联疗养过一段时间。
而且他上过朝鲜战场,对美式先进武器也还算了解,况且他还是哈军工的校长,在国防军事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综合考虑下来,陈赓确实是最适合的人选。
得到主席批准后,彭德怀与陈赓一同抵达苏联,苏联方面对于他们两人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斯大林还命人为他们安排了盛大的欢迎宴会。
两人到达苏联时有苏联的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亲自迎接,晚宴上苏联迎接人员和我国的两位大将相谈甚欢,两人聊起战场上的局势滔滔不绝。
彭德怀和陈赓是带着任务来苏联的,第一天可以说是接风洗尘,那第二天就需要步入正轨了,去参观武器。

在苏联代表的陪同下,陈赓、彭德怀以及中国代表团的一行人终于看到了苏联的武器,我们刚在抗美援朝中因为武器不如对方吃了大亏。
现在眼前摆着这么多发达的武器,彭德怀和陈赓二人眼里流露出了向往的神色,抚摸着这些武器,两人内心更是百感交集。
彭德怀喃喃自语:“要是中国有这些武器该有多好,志愿军也不至于牺牲那么多。”
彭德怀和陈赓在苏方代表的带领下参观了3个小时,两人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这些武器他们都还没看够,不过能够亲眼见一见这些武器两人心里也很慢满足。
看到这些发达的武器,他们在心里默默发誓将来中国一定要搞出这些武器来。

常规武器参观完以后,彭德怀便提出想要看看他们的核武器,其实这不仅是彭德怀的心愿,更是主席交给他的秘密任务。
当彭老总提出这个请求后,对面的苏联代表明显脸色一变,但碍于情面并没有直接说出他们的态度,而是向彭德怀几人表明,这件事他一人无法做决定,必须要向上级请示。
彭德怀点了点头,毕竟向上级请示也是人之常情,然而那位苏联工作人员十几分钟后回来,却告诉我方人员,苏联高层不同意参观核武器。
当然这个要求并不是针对中国,核武器是苏联的最高机密,任何人都不能参观。
没看到核武器的彭德怀心情有些低落,不过陈赓却想出一个计谋。

参观核武器
彭德怀、陈赓二人到访苏联,却被拒绝参观核武器,陈赓灵机一动想到一个主意。
面对苏联的拒绝,彭德怀的情绪有些沮丧的,毕竟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还是主席秘密交给他的任务。
见彭德怀表情不太好,陈赓悄悄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彭德怀听后笑了出来:“你小子可真是个天才,这个办法不错。”
说完彭德怀也有些担忧,毕竟有些冒险,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陈赓安慰他:“不管能不能成功,总要试一试嘛。”

陈赓这个办法确实有些不同寻找,那就是请时任苏联国防部长的布尔加宁喝酒,等到布尔加宁喝得晕乎乎的时候,再趁机提出参观原子弹。
说不定布尔加宁喝酒喝高兴了,加上酒精的作用就答应了。方法不一定会成功,但试一试总是有希望的。
关于彭德怀和陈赓两人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布尔加宁早有耳闻,打心眼里对两人佩服,他也很希望有机会与他们交谈。
面对彭德怀的邀请,布尔加宁很爽快就答应了下来,当天几人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谈起战场上的往事,随着酒精的下肚,布尔加宁喝得愈发开心。

看到喝得差不多了,陈赓便趁机提出参观核武器,正在兴头上的布尔加宁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当天晚上,趁着夜色,在布尔加宁的安排下,彭德怀和陈赓二人秘密进入苏联存放核武器的基地,终于见到那神秘的原子弹了。
一段时间的访问结束后,彭德怀和陈赓一起回到北京,不过陈赓哈军工的担子还未放下,他又急忙去了哈尔滨。
为陈赓送行时,彭德怀捏着他的肩膀,和他约定:“等我家原子弹研制成功的那一天,我们一起和庆功酒。”
回去后的彭德怀立即向主席汇报了他在苏联看到的相关情况,主席也再次向斯大林请求,希望他能派出核武器方面的专家到中国来,还是被拒绝了。

斯大林去世后,新上任的赫鲁晓夫与斯大林的想法、政策方面有很多不同,这也让我们再次燃起了希望。
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时,主席再次提出帮助中国研制原子弹一事,因为原子弹影响力太大,赫鲁晓夫也拒绝了我们的请求。
不过他并没有斯大林那样强硬,而是有给出中国另外几个选择,苏联可以帮助中国建立一座小型的原子堆。
中国那时候是技术、人才什么都缺,赫鲁晓夫也提出可以帮助中国培养相关人才,同时苏联之前不允许外国人学习的核武器专业,也可以部分对中国学生开放。
这已经是我们在原子弹研制上迈出的巨大一步,苏联松口了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希望。

不过即便有了苏联的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过程依旧是困难重重,除了我们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积极向苏联专家学习以后,国家也希望留洋的中国人才能够回国做贡献。
在国家的积极奔走下,一大批爱国科学家们从西方各国回来,为中国核武器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4年,经过中国多年的努力,抵抗者国际上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的压力,中国的原子弹终于试爆成功。
可惜的是,当年去苏联参观原子弹的人只剩下了彭德怀一人,两人喝庆功酒的约定再也无法实现。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