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两虚是最难治的一种虚。大家好,我是中医李大夫。常说的这种虚指的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从脏腑角度辨,最主要的说脾虚、肾虚。如果单纯出现,当然相对好治疗。两个脏腑合并就比较难治疗,出现的症状也会更复杂一点,治疗起来也会有点矛盾。
·先说脾虚。脾讲过很多次了,它是以运化水谷精微帮助消化,消化完了之后把营养发布到运输到全身的各个脏腑和机体。如果脾虚之后就会出现运化不利,患者就会出现食少、胀满、纳呆。运化吸收的少了就会出现乏力。

这个时候一般舌会表现为舌质淡、苔白或者是薄白、大便溏稀。注意这里说的白或者是薄白,而不是白厚白腻。说明脾虚的湿不是很重,单纯的补益脾气就可以了。当然了吸收不好了,气血不足。这个时候通常就会用最常用的方子,健脾益气养血,就是归脾汤。
临床上有归脾丸,很多病人自己对照一下自己的症状,觉得最近挺乏,消化不是很好,感觉走动的慢,大便有点溏稀,就去买两盒归脾丸吃就好了。
·如果是肾虚,分为阴虚和阳虚。

→先说阴虚。阴虚的病人舌是什么样的?是舌红少苔、脉细,主要以舌红少苔为主。大家注意,这个时候舌苔还是不厚的,症状就会出现口干、五心烦热。这个时候就用一点滋阴养阴的药,比如六味地黄丸,吃个一两盒症状就好了。
但是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既出现了脾虚又出现了肾虚。因为脾虚之后湿气比较重了,就阻滞了阳气的升发,湿邪阻遏阳气,就出现了肾阳虚。肾阳又是一身阳气之根,脾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它俩的关系非常密切。肾阳虚之后就会出现脾阳虚。阳虚了之后水液就不得运化,就会导致水湿停聚。这个时候病人的症状就更多了,除了乏力、倦怠、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舌质淡或者是暗,舌苔就会出现白腻或者是厚腻。

所以大家看到这个疾病和症状的发展历程,最终是落在什么上?落在湿上面,核心就是湿。这个时候要重点的要祛湿,祛湿的时候要温阳、要利水。但是要注意温阳的力度还不能过大,因为阳气过旺之后会导致阴虚,所以这个度是要靠医生的经验去把握。

这也是到了脾肾两虚这个阶段的治疗矛盾的地方。有些病人既口干又胀满、纳呆、乏力,这些阴虚和阳虚的症状俱在,这时候怎么办?就得平补阴阳,同时利水渗湿理气,这样才能把综合的问题解决了。
所以讲了这么多,大家应该趁病情轻的时候,中医讲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个症状有初期的时候就尽快的去调理,避免出现复杂情况。
如果你有相关的问题,症状也可以发给我,我帮你辨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