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建成,福平铁路通车以来,平潭便逐渐成为我省最热门的滨海旅游地。到了夏天游客如潮水般涌向平潭看海,从3月份便开始追蓝眼泪。紧接着2023年夏天“一闸三线”工程正式投用,平潭用上了大樟溪清澈见底的自来水,不仅解决了当地百姓喝水问题,更是大大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如今外省游客来福建看海大多以平潭为首选,在这个信息资讯再也不闭塞的时代,大家都知道平潭的海景、沙质、水质远胜厦门。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缺少工业的平潭有很多人就指着夏天旅游旺季吃饭,自建房纷纷改成民宿。去过平潭的人也都知道,当地村民住房以石头为主。游客们看着固然新鲜,但对当地人来说,随着房龄变老,居住问题会越来越头疼。

早年盖了钢筋水泥房的人算很幸运,随着综合实验区的成立,平潭对自建房的管控越来越严,甚至危房翻建都难以获批。最近平潭有关部门更是明确回答:为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区暂缓了危紧房改造(含老城区危房重建审批)。

翻建是没指望了,就连房屋想要修缮还得提出申请。倘若房价一直保持在低位,不让盖能买得起倒也不是问题。只可惜后来平潭房价翻着跟头往上涨,一平一万多的商品房让普通刚需头疼不已。自建房不给批,商品房买不起,这让人家怎么办才好?
综合实验区成立十几年来,平潭人口负增长,GDP沦为福州垫底,摆在普通人面前没有太多好的就业机会。当地工资水平跟不上房价涨幅,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平潭刚需被逼到福清东瀚买房,到头来一平五千多还以断供收场。

平潭开发这么多楼盘,原来不只打算卖给本地人,现如今仅有本地需求还买不起,这也让有关部门头疼不已。我们看平潭楼市数据很有意思,去年6月6日平潭综合实验区政务中心发了一份《新建商品房、二手房交易情况》,说2022年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29.67万㎡,其中住宅2238套、26.25万㎡;2023年新建商品房网签29.87万㎡,其中住宅2260套、26.78万㎡。

看上去数据挺“好看”,在楼市萎靡不振的时期还能有点增长。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我们看去年底发布的《平潭统计年鉴2024》,明明白白写着2023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指标是一连串非常“辣眼睛”的负值。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28.6%,其中住宅-33.3%,个人按揭贷款-35.7%。

除此之外,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66.7%,房屋新开工面积-70.6%。其实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平潭楼市就像打了死结,一方面没有多少新盘入市,另一方面商品房销量还在下滑。
我们再查一下平潭预售许可情况,就会发现至今在售的仍以2020年以前的老盘为主,近几年平潭极少有土地出让,自然也就没几个新盘。这是因为当地财政富裕,不想卖地也不需要卖地吗?显然不是。只是无奈这个死结越打越紧,房子卖不动,土地也拍不出去。
比如我们看平潭商品房网签公示,这个位于岚城组团的2019G057地块,从2019年折腾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也就卖出去两百多套房。说来平潭在售楼盘数量跟隔壁福清、长乐相比已算很少,就这点房都卖不完,那拿再多地出来拍又有何用呢?

2019年是平潭最后的土拍小高峰,但大部分地块都靠本地国企兜底,而后再找品牌房企合作。凡是2019年以前在平潭拿地开盘的都算“幸运儿”,趁着最后一轮“涨价去库存”带来的楼市巅峰基本售罄。而2019年以后的那些就卖得举步维艰,后来众多房企“爆雷”,又给平潭留下不少烂摊子。
在2020年以后也就世茂搞了一个海峡恋岛,2021年碧桂园成为最后一个在平潭拿地的外地开发商(碧桂园云顶),此后长达三年平潭再无宅地出让。眼看着长时间卖不出地,2024年底平潭本地国企忍不住兜了一次底,2025年4月25日又上架澳前两块宅地。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必考虑这个死结如何解,因为在管理权交还福州之前暂时无解。我只能建议福州市本级多给平潭刚需一点帮助,那边不让自建房,房价又很贵,这边可以在滨海新城多拿点物美价廉的保障房,定向供给平潭百姓,反正他们中的很多人要在福州六区上班。比如同样一平五千多,双龙新居高品质带精装,像这样的项目地段岂不是远胜福清东瀚和平潭本岛?帮不了平潭,就先帮助自己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