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书会行记
文/苗东魁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三日,全国艺人云集,观众如潮而至,集艺术和商业于一体的人文活动,就我的见闻来说,只有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的马街书会。
马街书会历史悠久,据传是艺人们为纪念元代说书老艺人马德平而沿袭下来的习俗活动,据说当代许多文艺界的名人大腕曾多次光顾。对这个地方,我久闻大名,当然心向往之了。
我们延津县作家协会一行五人于正月初十下午五时许到达马街书会现场。夕阳半树,朔风凛冽,我们几个感觉脸庞和耳朵仿佛有鞭稍抽打一般。但是,方圆上千亩的麦田和道路上仍然熙来攘往,人流不断。做生意的摊贩搭好了棚帐;远道而来的旅客循路观赏;广播电视转播工作人员开始调试机器;本地饭店民宿开始张罗生意……和本地人交流中,我们才知道会期三天,十二、十三日两天才是最盛时期,深悔来早了。由于寒气袭人,衣着单薄,我们不得不迅速离开,寻找酒店下榻。
我们下榻于宝丰迎宾馆,在办理入住手续时,我们被告知只能住一晚,明后两天已经没有床位了。随后见到好几拨口音独特的外地艺人入住酒店。
第二天吃过早餐,我们听说今天是书会开幕式,就再次驱车赶到书会现场。在通往书会会场的各村路口,都有警察值守,不许外来车辆进入。我们只得把车停在大路边,步行三四里进入会场。
天清气朗,阳光明媚,温风如酒,和昨天截然不同的天气使人心情舒畅。一路上,和我们同向而行的人很多,有骑车的,有步行的。大家行田间,过村庄,沿河岸,说说笑笑,倒也不嫌寂寞。
进入会场,我们惊诧于场面之宏大,人员之众多。会场占地千余亩,包括以“中国曲艺之乡”雕塑广场为中心的附近几个村庄相邻的麦田合在一起所组成的场地作为主会场,周边道路一侧还有“游客服务中心”和“刘兰芳艺术馆”等宏大建筑,以及“马街故事美食部落”一条街道。偌大的广场上,彩旗飘飘,气球高悬,人流如织,笙歌如潮。独来独往者,三五成群者,勾肩搭背者,前呼后应者,高声叫卖者,讨价还价者,浅唱低吟者,放声欢歌者,骑马游走者,席地小憩者,千姿百态,应有尽有。
场地北部舞台高搭,宝丰县文旅推介会暨马街书会开幕式正在举行。那里锣鼓喧天,歌舞阵阵,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其旁有“刘兰芳艺术馆”,艺术馆前有刘兰芳雕像。人们排队进入艺术馆,想一览大师风采。入馆可见一个巨幅照壁,上书数十个形态各异,妙不可言的“艺”字,想来是暗寓大师艺术生涯光辉,艺术境界高远吧?
由前厅左行,迤逦经过几座展厅,可至后面主展厅。这些展厅分别展出了刘兰芳先生捐献的实物和描绘她活动的图片或场景,诸如演出的服装、道具,写作的手稿,慰问演出的情景,人们收听评书的情态,社会各界赠送的对联条幅,当时的报纸报道情况以及国家领导的慰问和勉励等等,生动地介绍了刘兰芳的不同阶段的生平事迹、巨大成就和深远影响。
游览完毕,人们无不赞叹刘兰芳先生曲折艰难而又不屈不挠的人生经历,无不赞叹刘兰芳先生平易近人而融入民众的人格魅力,无不赞叹刘兰芳先生刻苦钻研而灿烂辉煌的巨大成就。
出“刘兰芳艺术馆”,我们在主会场里领略古戏曲,观看抬花轿,欣赏河南坠子,聆听瞎子算卦……沐日光乎东墙,浴春风乎西寓,真真快哉!
据说当代著名艺人,诸如范军、岳云鹏、冯巩等大腕将在明天露脸,但我们按计划要赶往下一个景点,于是日近午时,我们循原路返回。一路上,行人不绝如缕,大都是急急赶奔书会会场的。站在通往会场的大路口,可见好几条路上的人们不断汇入主路,真是四方云集,八方辐辏啊!
我们停车的地方,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地停了四趟汽车,而且每列汽车绵延数里之外!
马街书会,一个传承的典范!但是,场地的开辟,馆厅的建造,设备的安装,道路的疏通……马街书会能够传承发展,哪一样能离开当地政府的支持?
作者简介:作者苗东魁,延津县育人学校教师,新乡市作家协会会员,延津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常著小文以自娱,作品常发表于《教育时报》《平原晚报》以及多个微信平台。曾多次斩获省市县级征文大赛奖项。此作者为大豫出书网特约作者。
版权声明:转载首发于大豫出版(ID:dayuchuban)。大豫出版,专注出书服务二十年。转载文章请联系 大豫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