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你敢相信吗?一家仅9平米的小店,却能年入16个亿!
在南京新街口的一条繁华街道上,一家仅9平米的小店门口排着十几米的长队,顾客们顶着烈日等待两小时,只为买一份撒满辣椒粉的炸串。

这家名为“喜姐炸串”的小店,单日销售额突破7万元,月流水超百万,一年狂揽16亿营收。

更令人咋舌的是,它的成功并非靠高端定位或极致性价比,而是在一片红海的炸串市场中,用“土味招牌”硬生生撕开了一条生路。
从10次失败到炸串“顶流”喜姐炸串的创始人名叫王宽宽,是个典型的草根创业者。

出身农民家庭的他,大一辍学后便开启了创业狂魔模式:卖电子书、开火锅店、做麻辣烫、卤菜、水饺……十年间尝试了11个行业,几乎把餐饮赛道“试了个遍”。
其中唯一算得上成功的,是曾开出千家加盟店的王贵仁麻辣烫,但这次经历也让他刻骨铭心地意识到:蔬菜类产品利润低、损耗高,必须砍掉。

正是这些失败的经验,让王宽宽在2019年创立喜姐炸串时,目标异常清晰:不做堂食、不卖绿叶菜、只攻高利润单品。
为此王宽宽设计出一套极致精简的运营模式,9平米小店仅需2-3名员工,菜单缩减到鸡柳、卷饼、臭豆腐等几款招牌产品,后厨采用九宫格油锅和标准化流程,出餐速度比传统炸串店快3倍。

这种“去繁就简”的打法,不仅压低了人力与租金成本,还让单店毛利率高达70%,远超同行。
左手炸串,右手奶茶如果说精简模式是喜姐炸串的骨架,那么选址策略则是它的“灵魂”。

王宽宽立下一条铁律:开店必须紧邻蜜雪冰城,在南京、上海等城市的核心商圈,喜姐的红色招牌与蜜雪冰城的蓝色门头几乎形影不离。
这种“捆绑”绝非偶然,炸串的辛辣油腻与冰饮的清爽解渴天然契合,消费者左手一杯4元的柠檬水,右手一桶20元的炸串,人均客单价轻松翻倍。

而且蜜雪冰城早已为喜姐筛选出最优质的流量,作为“奶茶界拼多多”,蜜雪冰城常年盘踞在商圈C位,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
喜姐只需“蹭”到其中10%的顾客,单店日流水就能轻松破万。
数据显示,深圳海岸城的喜姐门店因紧邻蜜雪冰城,单日销售额一度突破3万元。

这种“寄生式生存”,让喜姐以极低的获客成本,吃透了蜜雪冰城积累多年的下沉市场红利。
土到极致就是潮与蜜雪冰城的低调务实不同,喜姐炸串的营销堪称“简单粗暴”。它的招牌设计被网友吐槽“土到爆”大红底色配白色大字,LED灯闪烁如乡镇歌舞厅,甚至被调侃为“炸串界椰树椰汁”。

但王宽宽毫不在意:“土没关系,能让人一眼记住就行。”这种辣眼睛的视觉冲击,反而让喜姐在琳琅满目的商圈中脱颖而出。
产品设计上,喜姐更是将“网红美学”玩到极致。

糯米丸染成四色炸成“花朵”,鸡柳裹上粉红脆皮,蔬菜串用果蔬汁上色……每一款产品都像精心设计的艺术品,随手一拍就能霸屏朋友圈。
搭配镭射包装桶和樱花主题手提袋,喜姐炸串成了年轻人逛街的“社交货币”。

小红书、抖音上,喜姐炸串相关笔记超1万篇,一条测评视频播放量高达138万。
王宽宽曾算过一笔账:一条200万阅读的点评,相当于省下400万元广告费。

2022年,餐饮业受疫情冲击陷入低谷,喜姐却逆势猛涨,秘密武器竟是直播间卖炸串。
在三周年庆的直播中,喜姐推出“3.9元3串面筋、炸串盲盒”等爆款,开播20分钟吸引60万人围观,3天卖出133万单,营收1326万元。


通过直播间发券引流,顾客线上下单、线下取餐,既避免了外卖平台抽成,又用“占便宜心理”刺激消费。
这套“线上爆款+线下提货”的模式,本质是将炸串当成奶茶运营。

喜姐不仅模仿蜜雪冰城的供应链体系(自建工厂、全国铺仓),还学起了瑞幸的数字化管理:从点单、库存到加盟商培训,全部接入中央系统。

即便是不懂技术的店员,也能通过App实时监控销量、自动补货。
这种“前端极简、后端极重”的策略,让喜姐在4年内狂开2000家加盟店,速度远超喜茶、奈雪的茶。

如今的喜姐炸串,早已不满足于做“蜜雪冰城的邻居”。
它喊出“5年开1万家店,2年内冲刺IPO”的口号,并拿到3.7亿元融资,创下小吃赛道单轮融资纪录。

资本看中的,不仅是它年入16亿的营收能力,更是其“奶茶式标准化”对传统小吃行业的颠覆,用供应链控制品质,用数字化提升效率,用加盟快速扩张。
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疯狂开店是否透支品牌?加盟商投诉品控不稳、利润不及预期等问题频现。

对此,王宽宽的回应颇具深意:“关一家店,就新开两家补上。小吃行业没有护城河,只有速度和规模。”
这种近乎偏执的扩张,或许正是草根创业者对命运的终极反抗,用规模碾压一切不确定性。

炸串赛道竞争有多惨烈?2022年全国新注册企业超6000家,但真正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喜姐炸串能杀出重围,靠的不是创新产品,而是将“土味营销”“流量寄生”和“极致效率”发挥到极致。
它证明了一件事:在餐饮行业,与其追求“高大上”,不如读懂人性,年轻人要的是拍照好看、吃得过瘾、买得方便。

加盟商要的是成本低、回本快,资本要的是可复制、能扩张。
当蜜雪冰城教会行业“薄利多销”,喜姐炸串则用“土潮美学+野蛮生长”,写下另一个草根逆袭的剧本。

或许正如王宽宽所说:“大公司不一定伟大,但伟大的公司一定要大。”
在这条拥挤的赛道上,喜姐炸串正用9平米的门店,撬动一个万亿级的小吃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