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合并潮来袭?一地3家医院合并,目标创三甲

凌青谈健康 2025-04-24 03:48:31
公立医院合并潮来袭?一地3家医院合并,目标创三甲

医伟达

近日,广东省佛山市医疗领域迎来一件大事:由佛山市南海区第五、第六、第七人民医院整合而成的大沥医疗集团,正式挂牌 “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当地医疗资源的深度整合,也为公立医院集团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本。

广东3家公立医院整合,床位达1620张、年门诊量超300万

目前,大沥医疗集团实力不容小觑。它拥有 1620 张床位、2500 多名医务人员,年门诊量超 300 万人次,服务覆盖南海东部超百万群众。集团内的三家医院各有特色:

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大沥医院)始建于 1958 年,2023 年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现有编制床位 620 张,是南海区最大的医院之一。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创建于 1988 年,为二甲综合医院,是佛山市内单一院区服务量最大的二级医院。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同样始建于 1958 年,作为二甲综合医院,拥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骨科等特色与重点专科 。

关于此次合并,官方表示,将以创建三甲医院为目标,聚焦学科强基、人才引育、智慧医疗,共建重点专科与临床医学院,打造“一院三区”(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沥院区、黄岐院区、盐步院区)的高水平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大学作为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学科优势显著,多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其医学部建设了以口腔医学学科为特色,药学、护理学、基础医学、生物与医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学科群。2024 年,佛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获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成为全省首家地级市三甲口腔专科医院。这无疑为大沥医疗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和科研支撑。

大并小、强并弱,或强强结合公立医院合并渐成趋势

不止大沥医疗集团,全国地级市、县级市公立医院的“合并潮”其实早已起波澜。2024 年 12 月,山东淄博市第一医院和淄博市第六人民医院(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确定合并。而在 2023 年 1 月,淄博市中医医院就已与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合并重组,开启了淄博市属公立医院合并的先河。2024 年 4 月,宜兴市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集团化发展、一体化运行,成立宜兴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2023 年 6 月,福州市动作频频,由福州市第一医院牵头,整合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福州市第七医院、福州市第八医院等医疗机构,组建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由福州市第二医院牵头,整合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州市妇幼保健院三家医院,组建福州市第二总医院。2023 年 3 月,宁波市第一医院和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合并,组建成立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目前浙东区域体量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2022 年,湖北荆州市胸科医院与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整合,荆州市胸科医院整体搬迁至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宜昌提出全面整合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打造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高水平综合性三甲医院;河南南阳市编委同意整合南阳市中医院和南阳市骨科医院,组建新的南阳市中医院;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和河南省第二儿童医院正式合并 。从全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看,从 2013 年到 2023 年,全国公立医院数量从 13396 家降到 11772 家,这背后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被合并,且多以集团化的形式呈现,或大并小、强并弱,或强强结合。

医院抱团取暖背后原因各不相同

公立医院的合并潮背后,有着复杂的驱动因素。专科医院的转型需求

在新生儿出生率逐年下降的背景下,产科服务关停浪潮涌起,大量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面临生存危机,通过与综合医院或实力较强的医院合并,借助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寻求庇护,实现转型发展。政策的有力推动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成立医联体、医共体或集团化办医,为医院的合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小型医疗机构的经营困境在三甲医院的虹吸效应下,市县级小型医疗机构发展受限,患者流失严重。通过加入医院集团,借助集团的资源力量,能够留住患者,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能力。资源互补与做强需求

对于一些公立医院来说,合并是实现进一步做强的途径。通过资源补充或学科互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解决区域内医疗资源不均衡、学科发展不突出等问题,提升整体竞争力。有专家指出,合并的最终目的是使一些非头部医院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吸引更多患者,从而跻身头部医院行列。对于市县医疗机构而言,抱团发展、集团化办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然而,医院合并也并非毫无挑战。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管理难度相应增加,如何实现有效的整合与协同发展,是摆在这些合并后医院面前的重要课题。相信在各方的努力和探索下,公立医院的集团化发展将不断完善,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华医网综合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