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短视频,却揭开药店行业的“伤疤”!

凌青谈健康 2025-04-24 03:34:09
抖音自嘲短视频,却揭开药店行业的“伤疤”!

原创 黎深 药店智汇

最近在抖音上刷到一条视频:空荡荡的货架前,3名店员挤在收银台后刷手机。配文是:“今天唯一进店的客人,是来问路的。”

看起来是一条自嘲视频,药店人在行业困境下苦中作乐,但实际上这条视频底下留言几百条,无疑戳中了药店人的痛点。

最简单的话,却揭开了行业最残酷的真相——当药店从“救命站”变成“无人站”,我们该何去何从?

药店红利消失,只有忠实的信徒才会留下

在杭州最繁华的武林商圈,一家曾创下日销10万元记录的药店,如今日均客流量不足20人。

店员小王苦笑着说:“我们现在是‘三无’门店——无顾客、无利润、无方向。”这并非个例,2024年上半年,全国连锁药店营收平均下滑37%,超6000家门店悄然闭店。

一位从业20年的区域龙头老板坦言:“以前是躺着赚钱,现在是跪着求生存。”

这场危机早有预兆。

2019年行业疯狂扩张时,某上市连锁喊出“万店计划”,资本热钱涌入,街头药店密度一度超过便利店。但当医保政策收紧、电商冲击加剧,靠政策红利堆砌的繁荣瞬间崩塌。

更致命的是,我们亲手将药店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顾客走进门店,面对的不是专业建议,而是店员背台词般的推销话术;货架上挤满高毛利保健品,常用药却被藏在角落。

一位慢性病患者抱怨:“现在买药像闯关,得先听完10分钟的阿胶推销。”

行业生存焦虑来源于昔日红利

行业的集体焦虑背后,是扭曲的生存逻辑。某连锁培训手册上赫然写着:“每个顾客都是行走的钱包。”

新员工入职第一课不是学习用药知识,而是背诵200个高毛利单品的话术。一位执业药师私下透露:“公司要求我把降压药顾客转化成保健品的长期客户,可这和我的职业信仰完全相悖。”

这种撕裂感正在摧毁行业的根基——当“专业服务”沦为推销的遮羞布,顾客的信任便一去不返。

政策的重锤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医保线上支付试点已覆盖28个省份,某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慢病用药线上销售暴涨217%。

与此同时,门诊共济改革让三甲医院开始“抢病人”,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价甚至比药店更低。

一位医药行业从业者的发言意味深长:“药店不能永远做政策的寄生虫。”这句话刺痛了所有从业者:我们引以为傲的医保定点资格,正在变成勒住脖子的绳索。

药店什么时候回归本质,什么时候就从中获胜

药店智汇认为:全中国没有一个人是喜欢逛药店的,那用户到药店是要来找解决方案的,要去做商品多元化,就回到我们服务的客群,是什么样的人群。

用户到药店他肯定是常见病、慢性病的需求,围绕他的需求去展开相关的这些健康品,而不是去盲目地做大量的多元化。

第二个是服务,经常在讲我们要做好所谓的服务,但是我有时候反思我们到底有多少服务,是可以让用户真的觉得很有体感的,都把这个药品卖给他,这算不算是一个服务?

顾客认为这就是买药的一个过程,如何把这些常见病跟慢性病相关的不同疾病的服务非常的具象化做出来,而且这个服务要让顾客有很切实的获得感,我觉得是我们零售行业要去重点改善的。

当潮水退去,有人看到绝望,有人看见新生。药店行业的未来一定要放下对短期暴利的执念,重拾对生命的敬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