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统筹后的收获与改变,4000㎡综合型中医馆的革新之路

凌青谈健康 2025-04-24 03:22:46
医保统筹后的收获与改变,4000㎡综合型中医馆的革新之路

原创 刘晓东 蒲公英 医馆界

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口述 | 刘晓东 撰稿 | 蒲公英

近年来,在政策和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下,众多传统医馆纷纷谋求新的发展路径,有些医馆引进了医保统筹,有些医馆搭上了自媒体的快车,有些医馆开发新的合作项目,在经营的赛道上,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九味堂作为深圳单体面积最大的综合型中医馆,也踏上了改革创新之路。

刘晓东,深圳九味中医门诊部创始人。深圳九味中医门诊部于2016年成立,总部位于龙华区书香门第上河坊,其总经营面积近4000㎡,是深圳单体面积最大的综合型中医馆,也是第一批推行医保统筹的民办医疗机构,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它是如何通过医保统筹政策、调整内外部业务等举措在变局中站稳脚跟?

九味堂作为深圳第一批推行医保统筹政策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医保统筹政策对九味堂带来的收获与改变。

在很多同行对统筹医保持观望态度时,九味堂首先加入并积极推行,为什么我们果断加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01对政策信任,对政策进行深度理解

在决定实行统筹政策之前,九味堂已经纳入医保消费,患者可以通过医保个人账号余额进行医疗消费。

在统筹政策出来之后,团队通过对政策的分析,发现统筹政策是政府专门针对社会办医疗单位而出的政策,有助于老百姓减轻医疗负担。

于是我们决定紧跟步伐,顺势而为加入了统筹政策。

02是一个让管理部门深入了解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契机

社会办医疗机构在整个中国的占比并不大,社会办中医机构的占比就更小了,能提供给政府管理部门深入了解社会办中医机构的信息渠道很少。

我们希望九味堂在使用统筹医保的过程中,通过反馈九味堂参与统筹医保之后的数据及经营情况,让管理部门更进一步了解到社会办中医机构的特点,助力管理部门未来出台更多利好中医的政策,提供更多一线参考数据。

03减轻老百姓的医疗负担以外,还能提升老百姓的就医意愿

九味堂决定推行统筹医保并没有将盈利作为首要考量,甚至盈利这一点并没有纳入考量范围内。推行统筹医保是希望更多人借此机会走进九味堂,了解九味堂。这才是我们推行统筹医保的初衷。

总结2022年至2023年,我们加入统筹医保的一年。九味堂从门诊量、医保占比以及治疗业务都有很大的增量,总绑卡数量在深圳龙华区的民办医疗机构中数一数二;在统筹医保的加持下,许多老百姓开始愿意走进医馆接受中医看诊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客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营负担。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及统筹医保政策调整,2023年年底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都逐步退出了统筹医保,我们也同步取消统筹医保。虽然我们十分感激国家管理部对于民营医疗机构的支持与扶持,但也深知没有任何一个政策,可以永久扶持我们。九味堂不能仅依赖医保统筹来推动业务增长,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来保障我们机构的健康发展。

经过这次的经验,我也想告诉大家:“不要害怕变化,政策来了我们敢跟,政策变了我们也要敢停。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生存法则,是顺势而为,量力而行。”

面对近两年变幻莫测的市场,传统综合型医馆开始纷纷拓展自身业务,九味堂在取消医保统筹后,不仅在对外的业务上进行了调整,对内也将医馆的布局结构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全面革新。

01专科化探索,新设儿科中心

专科化的探索,有助于打造自身的特色产品与服务。九味堂将儿科诊治与小儿推拿科相结合,新设立了儿科中心,通过整合小儿推拿科、增设服务项目,在近几年期间获得了快速发展。

02尝试新业务载体,新设九味堂健康管理中心

开启探索自费模式,以纯商业的思维开发业务新赛道,由“治已病”转向“治未病”。九味堂将医保使用范围之外的项目,例如:中医推拿保健、中医美容、产后康复等项目整合到健康管理中心,探索更多业务的可能性。

03提升服务质量

作为专业的中医诊疗机构,要把“疗效”放于首位,优化医生队伍,激发医生不断学习的能力,促进医生之间相互学习,营造医馆精进医术和学习研究的氛围。于是,九味堂增设医生诊室,吸纳更多良医俊才,夯实医疗团队架构;增加看诊区域,提升就诊环境,完善就诊流程,加强医疗回访及关怀服务,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和性价比。

01线下活动

从九味堂成立至今,我们对于线下活动的工作从未停止。2024年举办的线下活动累计300场,覆盖人数近1.2万人,除了传统的线下义诊,我们还开发了其它种类的活动,例如:与校企共同合作开中医课程、开发小小中医体验官、组织非遗手工活动和中医朋克养生活动以及提供定制化的中医服务等等。

对于九味堂来讲,作为医疗机构,本身便有责任和义务且不以谋利之心做慈善之事,就算收益甚微,也要坚持以慈善仁爱立身,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为百姓谋健康。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02线上宣传

线上宣传并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如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我们也不得不看重互联网带来的流量和影响。

为了加强自媒体的矩阵铺设,我们在6大短视频平台创立了10个账号为一体矩阵,覆盖老、中、青等群体,尝试多种内容进行传播,虽然无法避免线上平台对医疗科普相关的限制,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的全网粉丝总量也达到21万,单条短视频最高播放量达1500万。

03医生和医馆相互成就

近几年,九味堂一直在探索如何与医生共同合作,相辅相成。我们尊重医生的成长规律和开方思路,从不在业绩上面要求医生,让医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更实事求是地服务于患者。

我们注重的是“质”,而不是“量”。我们更关注医生的医德和医术,是否能够给患者看好病,这才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组织开展经典学习和案例交流活动,鼓励外出学习,为医生们提供成长空间。

在管理上,我们将管理团队定位为医生的服务团队,为医生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让医生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希望医生在医馆能够逐步成长为骨干医生,甚至成为医馆的金字招牌,既成就了医生的个人口碑,也成就了九味堂的品牌影响,实现共同发展。

今天,传统中医馆正处于变革的十字路口,政策的调整、互联网的冲击以及市场需求的转变,都让中医馆的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变幻的市场何以面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01 深耕现有资源,加强优势项目,不盲目跟风。

中医馆的生存法则,是 “先立足,后发展”,就像一棵大树,只有根系足够发达,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在这个衡量自身能力的基础之上,再做下一步的尝试。

02 拥抱变化,提前准备,适应政策和市场变化。

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 “变化”,医馆经营者需要有准确的预判力和超强的行动力,才能在动态的调整中找准节奏。

03行业规范,合作共赢,共创有序竞争环境。

中医馆行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每个从业者的共同守护。有些医馆为了提升客源而用低价引流,这实则是在伤害行业信任,中医的价值在于疗效,在于性价比,而不在于低价。

04严肃医疗,共同维护中医声誉。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中医馆的第一身份永远是医疗机构,第一使命是治病救人。

市场变幻莫测,但中医馆的“确定性”可以自己创造。深耕患者需求,就能适应政策波动;拥抱变化而不迷失初心,就能在转型中保持方向;维护行业规范,坚守医疗本质,就能让中医的疗效经得起时间检验。

当我们把 “疗效” 和 “患者” 放在首位,政策变化不过是路上的风景,行业竞争也会成为进步的动力,中医馆的经营,从来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带着温度的医疗实践。

原创,口述/刘晓东,撰稿/蒲公英

·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