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山寨手机到越南电动皮卡,印度产业崛起的旧路还能走通吗?

军武军迷 2025-04-26 22:58:53

当塔塔汽车宣布,其电动SUV的续航突破600公里之时,在印度街头,却有超过60%的充电桩处于闲置状态——这场电动革命,究竟是未来已然来临,还是泡沫率先抵达?在2024年销量达10万辆的狂欢背后,隐藏着比续航所带来的焦虑更为致命的隐忧。

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正在上演一出很有奇幻感的现实戏:德里政府很大方地投入750亿卢比,努力扶持汽车制造商;塔塔的工程师们没日没夜地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而VinFast的越南团队在港口很有秩序地核对即将运往印度的零部件。不过本土化率低于30%的电动车产业链,好像又走了2010年中国山寨手机行业扩张时走过的错路。

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报告表明,印度每销售1辆电动车时,竟有高达47%的利润流入了中国、日本、韩国的电池制造商手中。

  

充电基础设施的溃败更具讽刺意味。

全国1万根公共充电桩之中,仅12%,分别在孟买、班加罗尔等制造业重镇,就好似莫迪政府所勾勒出的电动化蓝图,被地理因素给分割成了零零散散的碎片。

更严峻的是,即便在首都德里,平均每座快充站,要服务87辆电动车,而上海这一数字,仅为9。当暴雨季来临之时,喀拉拉邦的光伏电站,停止输电,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电网,瞬间崩溃——可再生能源占比40%的印度正陷入因储能技术滞后而引发的能源悖论。

产业暗战正在升级。

VinFast在越南的组装厂让其得以享受到东盟的关税优惠,从而将电动皮卡的定价显著降低,仅达到塔塔同类车型的15%左右。这种“越南研发,随后在印度组装”的模式和当年中国手机代工产业链崛起时的路径颇为相近,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印度科学研究院发出的警告,如同一盆冰水泼来:国内锂资源的开发进度,相比预期已经滞后了四年。这一状况,正在使国家面临类似智利那样的“资源诅咒”风险。由于开采权限牢牢掌握在跨国资本手中,结果便和玻利维亚盐湖提锂项目一样;高达百分之七十的收益流向海外,这样的局面,历史似乎又一次重演了。

真正的突破秘诀,也许就隐藏在德里旧城区的街巷之中。在一个被人忽视的角落里,OlaElectric的换电站正在用仅仅3分钟的时间,完成电池的更换。这种曾经被资本漠视的模式,恰恰成为了破解充电难题的核心所在。印尼的镍矿到电池全产业链布局、挪威的换电站与电网协同机制,都在证实一个道理:当政策带来的优势遇到实际发展中的阻碍时,这场电动化转型的竞赛,真的有明确的终点吗?

1 阅读:19

军武军迷

简介:追踪全球军事科技动态,深度解读战略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