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人,既有“光鲜”亦有“痛苦”
在实际发展中,淮安市的“痛苦”之处是什么?
若提及这个问题,那么全市层面上的“人口净流出”必然当选。“入围”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因为这个局面至今存在;二是因为人口净流出数量相对较多、流出人口的比例相对很大;三是因为在网络上存在以此“中伤”淮安市的情况。
人口净流出,淮安有多“痛”?
以截至2023年的情况为例,淮安市累计93.5万的人口净流出数量虽然仅低于徐州、盐城,但如果再结合户籍人口数量来看,淮安的流出比例却是最高的。因为淮安仅585.6万的户籍人口就出现了93.5万的净流出,比例高达16%!
而徐州的户籍人口高达1029.4万,净流出人口占12.4%;盐城户籍人口789.1万,120.2万的流出量占比15.2%。

对于这种情况,不少网友觉得出乎意料的同时也很疑惑,毕竟淮安本就不是人口大市,怎么还是会有如此多的人口净流出呢?
对于全市层面的人口净流出,有网友说是盱眙、涟水、金湖、洪泽这几个区域流出情况严重导致,但是市区一定是净流入的。也有网友说金湖、盱眙的人口本就不多,即使再流出也不会很多,市区一定也很严重。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以及非普查年份公布的情况来看,淮安正面临的问题正是市区、县域均呈人口净流出的状态。
以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为例,金湖县、盱眙县、涟水县分别净流出5.29万、18.29万、28.32万,三县合计51.9万的净流出量仅是全市的55.5%。

三县只占55.5%,这意味着淮安市区的人口净流出量是远高于人们预想水平的。
以2022年的江苏各市市区(不含县和县级市)的人口情况为例,淮安市区的户籍人口数量为331.95万,但常住人口仅284.33万,人口净流出数量高达47.19万,成为了省内市区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地级市。
即使剔除洪泽区2022年7.99万的净流出量后,淮安中心城区(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淮安经开区)仍有39.2万的人口净流出。

淮安市为何会成为市区、县域皆是人口净流出的地级市?
江苏省内南北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既然有人口外流,那么绝大多数人的流向自然是经济比本地经济更好的地区,淮安身在江苏,那么江苏省内部自然是最主要的流出目的地。
假设江苏各市的发展差距,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差距相对很小,那么就不会出现人口大规模从甲市流向乙市的情况。例如淮安市的经济体量若与无锡或常州相当,不仅不会出现人口净流出的情况,反而能更多地吸引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级市甚至苏北其他地区的人口。
但现实情况是江苏省内南北部地区的悬殊实在太大,省内的经济头部城市均位于苏南地区,这就使得包括淮安在内的苏北地区成为了苏南地区重要的人口来源地。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地级市而言,市区是最容易吸引人口的区域,即使它无法吸引外市的人口,也能虹吸本市的县域人口。
但对淮安而言,金湖、盱眙两县位于全市的最南部,且距离南京、扬州、镇江等地相对较近,再加上这些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更高,所以对两县的吸引力大于淮安市区。
涟水县位于淮安市区以北,且位置与市区相邻,人口无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流向市区,但来自苏南、上海的虹吸能力也同样能“分流”来自涟水县的流出人口。

至于泗阳县、沭阳县,淮安市区目前仍停留在通过医疗、商业的优势吸引所需群体和消费群体,但经济体量尚不足以大量虹吸来自两县的就业人口。
第一张图有问题吧,单一年度不可能是这种级别流入流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