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怎么上高速公路丨不违章和安全责任为第一

渝鉴很享受的说生活 2025-04-29 14:12:05

1988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沪嘉高速”建成通车,截至2025年3月,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覆盖率达到99%。

怎么开车上高速公路,这个问题对许多司机来讲似乎十分的简单,只要会开车不是新手直接上高速公路不就行了吗,没那么复杂,但简单的后面就是复杂。

老司机开车为什么越开越慢

新手开车头几年越开越快,而不少老司机越开车越慢,这是为什么?是传说还是现实?

其实这是有道理的,新手初生牛犊不怕虎,新手开车过了段时间车技会逐渐的好,驾驶行为也从小心到熟练,就会产生放开的心态,车速也相应会提高起来,这是正常的过程。

但若想开车稳重,是心智来决定,心智的驾驶成熟不是说会开车就成熟,这需要时间的积累,只是时间的长短,开车稳并不代表是开车慢,开着稳和开着快是两个极端,开车越稳代表着越安全,开车越快意味着容错率越低,10次事故9次快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老司机来讲,上路时间越久越是见多识广,伴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安全对老司机来讲越来越重要,开车时在潜意识的影响下,会根据路况来确定安全的车速。

不少老司机开车讲究的是舒适度,而不是速度,车越开越慢只是个比喻,但慢不是龟速,如拐弯和制动能让同车的人感觉顺滑和舒服,快速行驶时不仅平稳,又能保证是在遵守道路行驶时速要求的基础上。

所谓的慢和真正的快可以看新手,新手开车上高速公路,实习期一年内需三年以上驾龄司机陪同,期满后才可独自上高速,这种条件的设定也确定速度带来的风险性,必须有几年驾驶经验的人来陪同。

关于驾龄的问题,必须正视一个问题,驾龄时间长不意味驾驶时间长,即使有人已经有几年的驾龄,如果不经常摸车,特别上高速公路又没有几次,永远还是个新手,即使是老司机也是按行驶路程里数来定义的,这种现象早几年存在很多,自己经济能力还无法购置小汽车,但也跟着潮流去学车,学完以后又没有车开或很少开车。

社会上对车辆安全意识的变化

七八十年代以前公路交通网并不发达,汽车拥有量也很低,1978年底全国民用汽车总量为135.84万辆(含载客汽车25.90万辆、载货汽车100.17万辆)‌,而轿车年产量不足3000辆‌,车多为大车,单位有辆小轿车已经很了不起,现实当中人对车是畏惧的,那时是人躲车。

随着生活的水平提高,城市化建设以及交通公路网越来越发达,来自公安部网站的数据统计,202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其中汽车3.5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5.4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5.06亿人。2024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583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226万人。汽车已经走进和深入百姓人家,是不可缺的工作和生活的交通工具,汽车如此的与人接触和靠近,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车的一种认识,人再也不躲车,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经常可以看到人车混在一起,贴近车身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当然这是在汽车保量如此之高的情况,想避免也避免不了的现象。

正因为如此,会开车已经不是了不起的事,人已经不畏惧车,无论是会开车的,还是不会开车的,七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对车的印象已经被颠覆,但这种颠覆是潜意识的改变,让开车的人忽略了路人,路人也忽略了车。

开车上高速公路速度,所带来的风险性是随着车辆的拥有量和驾驶人的不断的增加而增加,对车的越来越频繁近距离接触,让不少人对车辆安全的潜意识正在发生变化,一些人上高速公路开车安全的意识要比十几二十几年前淡薄很多,温水煮青蛙和从众的效应已经越来越凸显,这也导致在高速公路超速、随意变道、加塞、违规停车甚至逆行的现象。

从某种意义来讲,现在的交通法规比以前更严格,但5亿的驾驶人庞大数量,甚至超过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只要有人违章,这个是百万数量级的,为此驾驶不违章对安全非常重要。

高速公路事故警示

综合网上信息的统计,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占所有交通事故的23%,但高速公路由于行驶速度快,如果发生事故致命的风险很大。

出事故比例当中,驾龄3年以下占到了30%,似乎这30%比例不算高,但3年驾龄基本都是开小汽车为主,如果只计算小汽车在内,新手的比例是很高的。

而这30%当中,女司机的占到了40%,从男女司机约2:1的比例来看,女司机的占比不低,而女性在高速公路开车小汽车又占绝对的比例,事故基本集中在驾驶小汽车。

综合数据显示,小汽车在追尾事故中的责任比例(约80%)和致死率(4倍于其它车型)均显著高于其它车辆。

从高速公路违章来看,新手违章更是达到了73%,而开车违章是导致错误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开车经验不足,安全意识淡薄,是违章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无论开什么好车,包括现在的智驾车,这也说明了一点问题,开车需要经验,开车的技术经验,懂得开好车的经验,安全意识的经验。

新手开车认识的偏差

新手开车难免刮刮碰碰,有的人甚至把这种刮刮碰碰当做新手开车必须遇到的事情,不少新手开车确实会刮刮碰碰,但不应该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现象,刮碰无论大小都是安全事故。

为此自己开车某个动作行为,甚至一个路段是由于车速控制不好导致的小失控,虽然没有发生事故,都要重视和总结,不要认为是偶然,要找出具体发生的原因,该是观察的原因就要注意观察,该是车速的原因就要降速,这就是经验的积累,避免下次再发生这种现象。

当年怎么开车上高速

早些年不少司机包括笔者在内上高速公路之前,很习惯检查车辆的状况,特别是一些微型车从轮胎到是否已经关窗都要检查,因为当时的微型车性能不怎么好,风阻也比较大,高速公路只要上到时速80就会有点摆动,由于车身高且轮胎比较细,导致抓地力不足,不要说车速到80就是上到60,如果紧急刹车就会甩尾,为此安全检查是第一要素。

随着造车技术进步,车辆的更新迭代,汽车性能越来越好,虽然由车辆性能引起的某种风险性比以前要低,但无论车辆性能如何,对于开不同车辆的了解,笔者习惯性一直保持着,如果自己没有开过这辆车,就会跟熟悉车辆的人了解车况,在遵守道路交规和安全保障下,在开车的第一时间了解车的制动性能,并根据车的制动性能确定行驶的安全车速。

车辆性能不好的车,如果车速在控制范围,所发生的故障率是车辆本身,更多的是机械事故导致。

车辆性能好的车,所发生的不是车辆故障率,是开车控制行为带来的人为后果,可能是更大的事故,因为车的性能越好,会带来提速的快感,从高速公路的事故率以及网络上发布许多事故的小视频来看,驾驶判断的失误以及对车辆加速过于自信是主要的原因,突然变道发生侧翻和碰撞的事故不少是性能较好的小汽车,车辆好就安全,但在事故发生的现实面前显得十分的脆弱。

公车和私家车安全意识的差异

如果说早年上高速公路,上路之前对车辆检查是不少老司机的习惯,这是对车辆性能的考虑,也是当时作为一名司机负责任的态度,因为当时开的多数是公车,笔者所在的单位,直到现在不是说你有驾驶证就可以开单位的车,你必须通过单位的考核,必须有单位准驾证,还要每一两年考一次,只要你有刮碰单位就会通报,严重的是连带责任处理,从某种意义来讲,开单位的车比开你的私家车更严格,这种严格也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而现在上高速路,许多人不会像早年再有这种检查流程,这是对车的性能提高的放心,也是高速公路条件的改善所致,但更多的是基于是自己的私家车,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刮刮碰碰也是自己的事情,与开单位的车不同,少了一种约束,如果自律力不强,违章的频率就会比开单位的车高。

相对而言,开车多一种约束就多一份安全感,约束力越强越带来安全感,这也证明有人管你驾驶安全和没有人管理驾驶安全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这也反映了开车不违章的重要性,不违章就是一种自我的约束。

开车不违章,重要的是看个人的安全意识,如果自我约束不强,开公车私家车都会违章出事。

上高速公路不能忽略的细节

上高速公路有安全的行驶规定,这里不去展开,能拿到驾驶证的人都应该知道,但一些细节往往会让人忽略。

不要在自己昨夜没有休息好的情况下中午开车上高速公路,特别是两个小时以上的高速路,因为两小时以上的车程时间定义为长途,中午上高速公路容易犯困,会产生乏馈感,时间久慢慢的会产生模糊的意识行为,困意会导致驾驶感知能力下降,判断就会出现失误。

如果开车出现辨别路牌模糊或把高速公路出口和服务区两者误混的,或与同车人交流时出现词不达意,答非所问,那必须进服务区休息一下,因为此时虽然感觉自己开车不累,但在潜意识里面已经出现疲劳驾驶,这种疲劳是身体机能和大脑思维支配的双重结果,机械的麻木导致疲惫被麻痹。

开长途进服务区休息,不要只单为了上趟洗手间或洗把脸就觉得这样也是休息,如果这样开车,意识还处在一种自我行为里面,只要上一段路困意很快就会来。为此在服务区里面至少要停留十几分钟的时间,把原本的思维转移一下,比如可以喝点提神的饮料和吃零食,活动一下肢体在服务区里面走动一下,如果确实太困,必须在服务区和车里面休息一段时间。

上高速公路不要等困了再找服务区休息,因为高速公路服务区有时不是你想进就想进,是有距离和需要时间的,即使自己不困,开长途最好一小时左右要进服务区休息,驾驶的疲劳有时是你刚经过服务区几分钟以后,为此上高速速公路要提前做好自己的休息规划。

上高速公路,晚上是同车戴眼镜的司机开车,如果你驾驶经验是与戴眼镜的司机同等或超过的,晚上应该换你来开车,因为近视眼的人在晚上开车,视野就会缩小,视力会比正常的人要差,特别是大雨天和雾霾天气,对前方路况判断,不是近视眼的开车相对比近视眼的要安全些。注意!每100名交通事故驾驶员中,近视人群占比达60%-70%‌

上高速公路与女性同车,即使有女司机,最好由男性来开车,这时候不是说技术的问题,而是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所导致的反应和判断,部分女性天生大脑皮处理信效率会低些,在日常生活当中基本没有问题,但在紧急下女的如果反应慢一拍,可能发生事故就是在这几秒当中。

上高速公路如果几个女性同一部车,一定要防止过度的话唠,女性天性使然‌,其大脑中负责处理语言的部位比男性大,特别关系很好的就会有不断话题,如果过度的话唠就会导致驾驶员分心,加上对应急的处理能力反应不如男的,遇到紧急情况时,反应的时间和处理的能力就会慢一拍。

驾驶群体的物以类聚

注意自己是属于什么群体,高速公路违章的新手达到73%,如果你是新手这就意味着属于高违章的群体,这不是歧视,这是驾驶行为和经验导致的,为此必须要比以往更加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车速上,即使觉得自己看着有很把握,但绝对不能违章开车。

在驾驶行为上,违章导致事故发生行为主要是超速行驶、未保持安全距离、分心驾驶和疲劳驾驶、违法变道影响他车正常行驶,这些行为占据了违章的半数以上。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早上7至10时、11至15时、16至22时,这时间段表现的就是疲劳、困意和分心、视线下降。另外大流量交通不畅的环境下导致心理的疲劳驾驶,也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树立最大目的是安全驾驶思维

不要有那种思维,在驾驶行为上主观的自然认为人家会让你,也不要认为这种行为因为我会让人,当自己也有这种行为时别人也会让我,这种思维是致命的,不怕千万就怕万一。

开不要用危险来造句,不是认为谁有理谁胜,即使你有理,但能避免事故比理更大,为此在安全驾驶行为上,不要因为有理在先就不怕别人,别人就要让你,因为当发生事故时,有理无理都是事故的受害者。

开车不是小心,而是谨慎,用简单的例子来描述开车的行为,小时候人特别闷大胆,可以在楼顶上的边缘跑来跑去,这些现象在一些小视频当中可以经常见到,但随着年纪的增长,特别到了中老年以后,想想以前的事估计都有些后怕。其实开车行为也是这样子,刚开始开车的时候,自己的心智就是小孩,需时间和经验建立起稳重的驾驶心智,怕开车不是好事,但怕开快车出问题是好事。

不要认为自己车性能好,自己人聪明,自己开车已经非常熟悉了,就觉得自己会开好车,会开车和会开好车是两码事,算算自己的驾龄和经验,是不是你离开好车还差的很远,这样才能保证驾驶的更大安全。

开车不违章,开车不做路怒族,开车必须有良好的素质,是安全的最大保障。

0 阅读:4

渝鉴很享受的说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