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还记得希腊神话中那位智慧女神雅典娜吗?美国人用她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月球着陆器,希望它能顺利抵达月球南极。
但现实却和神话故事大相径庭,3月6日,“雅典娜”月球着陆器尝试登陆月球南极附近时侧翻,给美国的月球探索泼了盆冷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航天稳扎稳打,计划于2026年发射的嫦娥七号探测器,目标正是月球南极85°...
“雅典娜”月球着陆器
从古至今,人类对太空一直充满向往,尤其对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也一直是人类探索的梦想之地。
以前各国只想着能登上月球就行,不过现如今,月背的南极成了各国航天机构和私营企业的热门目标,但想去月球南极可不是容易的事,极端环境和复杂地形,每次探测都充满挑战。
美国的“直觉机器”公司特别想征服月球南极,这家私企在商业航天领域雄心勃勃,想在月球探索中大展拳脚。
可他们的登月之路并不顺利,其实,在上一年的时候,直觉机器就曾发射了一个名为“奥德修斯”的着陆器,2024年2月22日,在着陆的时候,“奥德修斯”着陆器发生侧翻。
好在其运行还正常,到2月28日进入休眠前的时候,奥德修斯着陆器完成了其执行任务,3月23日,奥德修斯着陆器进入永久休眠。
今年,“直觉机器”公司带着新一代着陆器“雅典娜”再次出发,“雅典娜”着陆器于2月26日搭载SpaceX的“猎鹰9”火箭升空,在升空前,“雅典娜”可谓是带着美国诸多期待升空的。
它携带了钻探设备、质谱仪、激光反射器阵列等先进仪器,目标是探测月球土壤成分,寻找潜在资源,并测试新的通信技术。
这些仪器凝聚了大量科研心血,代表着美国对月球更深入了解的渴望,经过漫长的太空航行,3月6日,“雅典娜”着陆器开始尝试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
可命运再次跟“直觉机器”开了个玩笑,在着陆最后阶段,“雅典娜”飞行轨迹出现偏差,最终在一个寒冷的陨石坑中侧翻,距离预定着陆点超过400米。
倾斜的太阳能电池板无法有效捕捉阳光,电力开始下降,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格外宝贵,“直觉机器”公司团队争分夺秒,试图在电力耗尽前抢救尽可能多的数据。
虽然“雅典娜”号靠着蓄电池坚持了12个小时,但随着电池电量耗尽,“雅典娜”最终停止了工作,宣告任务提前结束。
在通讯中断前,“雅典娜”成功传回了定位图像,并启动了部分科学数据,这些数据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关于月球南极地区地形、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也为未来人类探索这片神秘区域积累了经验。
与此同时,“直觉机器”公司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数据评估工作,试图从有限的信息中找到失败的原因。
两次登月任务都以侧翻告终,这对他们的技术能力和未来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美国航天局以及其他搭载实验设备的客户也在这场失败中蒙受了损失。
原本计划用于勘探月球地貌、寻找水冰资源的冰层钻探仪、无人机和月球车都没能完全发挥作用。
这些价值不菲的设备,静静地躺在“雅典娜”的腹中,与这个倾覆的着陆器一起,成为了月球上一座冰冷的“纪念碑”。
两次失败都暴露出“直觉机器”公司在着陆技术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也给未来的月球着陆任务敲响了警钟。
月球表面环境恶劣,地形复杂,通讯延迟,这些都对着陆器的设计、导航和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中国航天的稳扎稳打
跟美国在月球探索的起起伏伏不同,中国航天一直稳步前进。
过去,中国也遇到过技术封锁和发展难题,但中国航天人从没放弃,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嫦娥”系列探测器探索月球,中国航天人一次次突破,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韧性。
现在,中国的目标是月球南极,并计划于2026年发射的嫦娥七号探测器,其核心科学目标是探测水冰与挥发物、研究月球环境与地质以及监测空间环境。
它计划着陆在月球南极的艾特肯盆地南纬85°以上的区域,探测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区的月壤水冰分布、含量及氢同位素组成。
嫦娥七号任务标志着中国月球探测从单点考察向综合基地建设的转型,其成果将为人类可持续月球驻留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结语
回顾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每次成功都来之不易,每次失败也都值得反思,美国的“雅典娜”号虽然失败了,但也为后来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中国嫦娥七号任务即将启动,承载着新的希望和期待,月球南极这片充满未知的区域,正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和揭秘。
月球不只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起点,更是连接人类未来的桥梁,而我国也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月目标。
参考资料
几十年前,大漂亮次次登月成功,几十年后,大漂亮搞个登录器玩砸了,把人弄去空间站下不来了,不知道当初那些宇航员上了月球,是怎么活下来的!
应该跟阿三学习动画登月直接就说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