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目光投向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不过,到底是什么让大家如此执着于考公呢?
我堂弟是2021年高考的考生,今年即将毕业。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时,他父亲就建议他走考公这条路,但他并不买账。当时他觉得,凭借计算机专业的优势,自己一定能进入大厂,实现更大抱负,而公务员则显得收入平平、发展受限。
转折出现在大三。随着临近毕业,他开始注意到学长们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而班上同学们也纷纷投入到考编的准备中。身边环境的变化让他开始担心未来的就业形势,于是也选择了报考公务员。
到了大四,全班同学几乎都把精力集中在各类考试上,他也不例外,一头扎进国考、浙考及其他事业单位考试的备战,每天苦练刷题。问他为何如此坚定地考公,他直言:“现在就业太难了,万一毕业找不到工作,考上公务员总比失业强。”我曾劝他不要只把希望寄托在一棵树上,边准备公务员考试边关注企业招聘机会也不迟,可他认为,即使这次考不上,也不想轻易放弃应届生身份。
实际上,大家纷纷考公不仅仅是个人固执,而是市场机会实在稀缺。公务员考试的报名门槛低,只需本科文凭,加上录取过程公开透明,凭分数选人,这就让它在众多竞争激烈的岗位中显得尤为吸引人。
但现实是,公务员的待遇近年来已经明显下降,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年轻公务员,生活压力依然不小。尽管如此,面对大环境的不确定性,稳定的“饭碗”依然有它的吸引力,总让人觉得“万一考上了呢?”
其实,不论大环境如何,赚钱的机会始终存在。每逢节假日回家,总能看到一些人过得风生水起,换车、升级,生活越来越有品质。年轻时不妨多尝试不同的赛道,别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竞争激烈的公务员考试上。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最近靠炒股一天就能赚上好几万。虽然我并不鼓励大家盲目跟风炒股,但这正说明了:在众多选择中,总有一条适合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