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部门对人民银行系统部分实行密薪制的直属企业的违法乱纪问题深入开展整治,发现的有关案件均被查处,违纪•违法所得已全部退回。
而这些案件的发生都与企业负责人的权力不受制约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
这些年的国有企业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贪腐大案的发生,一次次决策“失误”带来的巨额损失,一个个为自己制定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天价薪酬,那些国企高管,他们真有那么高的觉悟、能力与素质掌握那么大的权力吗?
国企内部的制约对他们能有多大效果?
近来,一种新的薪酬制度——密薪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又是从西方传来的,但不可避免的,它又被异化了!
在当前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在很多国有银行中,都在大力推行员工收入密薪制。那么什么叫做密薪制呢?密薪制其实就是俗称的模糊工资制。
是指企业内部从经营者、管理者到劳动者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等)都是保密的,工资单不公开,相互不得询问了解等。
这就是妥妥的“愚民”政策啊!
其本质就是,你在我这里干就别提什么知情权、协商权等权利了,老老实实干活,我给多少你拿多少,别攀这个扯那个的,给钱多少看我心情……
既然这样,工资没有了刚性因素,一切都是随意的,而随的就是管理者的意,那这会形成怎样的恶果?营造怎样的企业氛围?
那就是员工成了典型的“仰人鼻息”,为了自身生计,人身依附将大行其道!而管理者也将唯我独尊,肆意妄为!
密薪制会被个别管理者,异化为个人特权和内部控制的工具。员工工资高低,奖金多少完全根据是否有关系、有背景、是否是“自己人”来确定!
密薪制,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侵犯企业员工对劳动报酬应该拥有知情权和协商权。实行几十年的企业工资阳光模式,在当前正在被很多中国国企所抛弃!
为什么?真实心思不难猜!
其实,原本的密薪制是有制约条件的,而这些条件都被我们某些“聪明”的企业负责人“选择性”忽视了!
有人说,为什么改革至今,基层员工的收入与管理层的差距越来越大?
想想很简单!缺乏了制约,制定政策的人怎么会不千方百计把自己利益最大化呢?
记得听人说过,他们单位里领导年底给中层干部发红包,这本来对普通职工是保密的,后来才泄露出来。而那些能得到红包的人也是相互间不准打听……
那个单位是个国企,而国企的钱就这样被负责人全权不受制约地掌握了。单位成了他和几个亲信的一言堂!单位财务成了他的“自由”提款机!
那个负责人的日子相当潇洒,吃喝玩乐玩嗨了,个人捞没捞不好说,反正在单位里是一手遮天,人员调动、提拔、长工资都得他发话,至于背后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可以想像……
还有的单位实行所谓的工资动态考核,最后看看,长工资的都是亲信、自己人和特会来事儿的……
本来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公开工资制,从书记、厂长到工人的工资和奖金等的一切收入都是公开的。每次工资改革或工资调整,每人的新工资都张榜公布。发现有错及时纠正;如有不公,可以申诉。做到绝大多数的人没意见,绝大多数





的人都满意。
那时,职工真是有当家做主感,有归属感。而现在呢,这些感觉还能留存多少?
那时,国企负责人能一手遮天吗?
真正有效的监督才是根本,其他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罢了。
你说,为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职工正当权益的保障,为了国有资产的免于流失,他们的权力该不该大力约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