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吃奶的老太太看上去是不是有点猥琐呢?
这个雕塑的创作者没雕好吃媳妇奶婆婆的表情吧?
怎么看上去有种瘆得慌的感觉!
尤其是那小眼睛,那眼神!
哎呀妈呀,我害眼!
可这是树立在某景区公共场所的公开展览的宣扬孝道雕塑,是“二十四孝”中的“乳姑不怠”。
令人费解的是,现在都是21世纪了,几千年前的一些东面完全照搬到今天还能很合适?有说服力吗?
再说,这喂奶就一定要直接吸吮吗?挤到容器里再喂不行吗?
古人炒作罢了!
炒作非自今日始,古代早已有之,但古今相通!
还有,纯粹的写实雕塑有必要吗?写意一些不好吗?
没错,孝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孝也是天经地义的,但具体到孝的行为上,古代与今朝是不是应该有所不同呢?
去年,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村“孝悌园”里的“二十四孝”主题石雕也曾引发广泛吐槽,雕塑表现的是一位古人抱着一个粪桶,脸上露出一副复杂的表情,讲的是“二十四孝”中的“尝粪忧心”……
这个故事引发了无数人的反感!让人费解为什么要大力宣扬?
真地想问,在今天这个时代,宣扬这类极端不人道的所谓孝行合时宜吗?
现今化验技术的先进程度实在是足够用了,即使在古代,这种孝行也非完全必要的吧!
还有网友说曾看过这样的雕塑,是婆婆和儿媳把公公一起抬起来,公公把手搭在她们肩膀上,三人一脸笑容,公公没穿裤子,下身光着,据说是表达儿媳和婆婆一起照顾公公的孝心……
真是无语了!
这种赤裸毕现的宣传合适吗?
宣传真是门学问!
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很多东西不能完全照搬,拿来就用,不能纯原生态,要有一些相应的处理……
其实古代的“二十四孝”是选取了一些极端事例,其中人物堪称“孝子中的孝子”,再加上很可能有古人的夸张和虚构在里面,因此即使在古代,真正能身体力行的又能有几人?
毕竟是拔高过度了!
拿到今天来大力宣扬,又能有多少说服力和号召力呢?
徒惹人厌烦与笑话罢了!
如今的社会模式和古代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都有了新的特点与标准,因此,不能与时俱进的古之“二十四孝”已是难以引起现代人的认同与共鸣!
记得鲁迅就曾经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讲到了他小时候阅读的感受:“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还特意说到自己对“老莱娱亲”(戏彩娱亲



)“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感到十分不解……
可见太过沉重、艰难甚至违背常情的孝行不但无助于传扬孝道,还有可能让人望而却步、心生纠结甚至极恶之……
每一代人的生存环境、社会结构、成长方式、家庭关系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对孝的定义与宣传上也应合乎时宜!
这种旧纸堆里翻出的

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乳姑不怠

“二十四孝”中的尝粪忧心
东西也需重新整理翻新了,再结合时代特点,顺应人们需求推出个紧贴现实的新“二十四孝”会不会更符合大家的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