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八旬老太逼儿子上交工资,被拒后告上法庭,后来怎么样了?

传鉴趣事 2024-12-25 02:22:53

2017年3月17日,广东佛山禅城区某小区,余大妈和丈夫不顾天气寒冷,互相搀扶着去法院取最终判决书。

余大妈之前要求儿子阿明把所有工资都上交给她,被拒绝后竟三次将亲生儿子告上法庭,最终搞得儿子妻离子散。

但余大妈居然还不知足!她到底想要什么?

娶了媳妇忘了娘

余大妈家住广东佛山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的一个小区,膝下有四个子女。

大儿子阿明就住在同一个小区,两家相距仅100多米。

在阿明结婚前,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孝子。

每天早上,阿明都会早早起床,给父母煮好稀饭,切好小菜。

上班前,他还会帮忙打扫院子,浇浇花草。

下班后,阿明总是直奔父母家,帮忙看店、做家务。

月底发工资时,他二话不说就把整个信封交给母亲。

余大妈常常在邻居面前夸耀:"我家阿明真是个好儿子,听话又孝顺,我这辈子算是享福了!"

可自从阿明娶了媳妇卫红,一切都变了。

阿明不再每天往父母家跑,工资也不上交了。

余大妈心里憋着一肚子火,觉得儿媳把儿子给抢走了。

2013年1月的一天,余大妈在小区花园锻炼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扭伤了腰。

医生诊断是严重的骨质疏松,得卧床休养一段时间。

远在深圳的小女儿知道后立马请假赶回来照顾母亲。可住在隔壁楼的阿明却迟迟不来探望。

余大妈躺在床上,眼巴巴地望着门口,盼着儿子能来看看自己。

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阿明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小女儿看不下去了,跑去找大哥理论。

阿明支支吾吾地说:"我这不是工作忙嘛,再说妈这不是有你照顾吗..."

小妹气不打一处来:"哥,你这是什么话?妈生病了,你住这么近连看都不来看一眼,还是不是个儿子?"

阿明被妹妹说得哑口无言。、

小妹一咬牙,说:"这样吧,我每个月给你2300块钱,你辞了工作在家照顾妈,行不?"

阿明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可是,阿明的表现并没有让余大妈满意。

她觉得儿子照顾得很敷衍,连个热水都懒得给自己倒。

更让她生气的是,阿明总是找各种借口溜回自己家。

余大妈心里不是滋味:自己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到头来却连杯热水都喝不上。

她开始怀疑阿明是不是把妹妹给的钱都私吞了。

余大妈实在忍不住了,对阿明发了通火:

"你个没良心的东西!妹妹给你钱照顾我,你倒好,一分钱没花在我身上,全给你那个扫把星老婆了吧?"

阿明听了这话,委屈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妈,你这话说的,我哪有啊?我每天给你买菜做饭,买营养品,哪样不是花钱的?"

可余大妈根本不信,继续数落阿明。母子俩越吵越凶,最后阿明摔门而去。

从那以后,阿明再也不来照顾母亲了。

余大妈对儿子儿媳的怨恨与日俱增,母子关系彻底闹僵。

咄咄逼人的妈

2014年3月的一天,小区里突然贴满了大字报。

居民们好奇地凑上去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白纸黑字写着:

"看那毒女人卫某的丑恶面目",下面密密麻麻地列举了卫红的种种"罪状":克扣丈夫工资、虐待公婆、挑拨家庭关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卫红的辱骂和诽谤。

大家很快就认出了,这是余大妈的笔迹。

物业的工作人员赶紧去劝阻余大妈,可她根本不听,还关大骂你们什么事!

工作人员无奈,只好一遍遍地清理大字报。

可每次刚清理完,转眼间余大妈又贴上新的。

这场闹剧持续了好几个月,整个小区都被搞得鸡犬不宁。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余大妈居然跑到卫红工作的学校去闹。

她拿着大喇叭,站在校门口大喊大叫:"卫红,你这个狐狸精,快出来!看看你是怎么霸占我儿子的!"

学校领导看不下去了,赶紧把卫红叫到办公室:

"卫老师啊,你看这事...要不你先请几天假,等风头过去再说?"

卫红委屈得直掉眼泪,可又不敢顶撞婆婆,只好请了病假。

阿明得知这件事后,心如刀绞。他觉得自己太没用了,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

一天晚上,阿明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哭着对卫红说:老婆,对不起,咱们离婚吧。我不想连累你了。

卫红哭着劝阻,可阿明去意已决。

没过多久,两人就办理了离婚手续。

余大妈得知这个消息后,不但没有半点愧疚,反而认定这是儿子和儿媳合伙骗她。

她觉得阿明是在跟自己耍心眼,想通过"假离婚"来逃避赡养责任。

阿明对母亲的行为彻底绝望了,从此再也不跟父母来往。

余大妈见儿子不理会自己,开始给他写信。信里说自己身体不好,想儿子了,希望他能回家看看。

可这些信件如石沉大海,阿明一封都没回。

就这样僵持了大半年,余大妈终于忍无可忍。

2014年底的一天,她颤颤巍巍地来到法院,状告自己的亲生儿子。

官司不断,家庭支离破碎

法庭上,余大妈哭诉儿子太不孝了!把他养这么大,他现在连看都不来看一眼。要求他每月给600块钱,每周来看1-2次,觉得这没什么过分。

阿明则辩解,自己之前已经辞职在家照顾母亲半年了,可她还觉得自己不孝顺。母亲现在身体也没什么大碍,为什么非要天天来看?自己也要工作养家啊。

法官听了双方的陈述,最后判决阿明每月支付500元赡养费,并要求他定期探望父母。

可即便有了法院判决,阿明还是不愿意跟父母见面。

他只是按时把钱转到余大妈的账户上,连个电话都不打。

余大妈拿着法院判决书,心里不是滋味。她赢了官司,可是亲情却输得一塌糊涂。

可余大妈并没有就此收手。

2015年,她又把枪口对准了大女儿阿丽。

原来,阿丽和女婿在深圳做生意,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余大妈觉得女儿赚了钱,却不孝敬父母,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她又一次来到了法院。

这回她要求阿丽每月给自己3000块钱。

阿丽接到法院传票时,又气又伤心。

她觉得自己虽然不在父母身边,但逢年过节都会寄钱回家。

没想到母亲居然为了钱把自己告上法庭。

阿丽干脆不出庭,任凭法院判决。最后法院判定阿丽每月支付500元赡养费。

余大妈拿到判决书,却还是高兴不起来。她发现自己离子女们越来越远了。

可她就是不甘心。

2016年,余大妈第三次来到法院。这回她把阿明和阿丽一起告了,要求儿子每月给1300元,女儿每月给3800元。

法官看不下去了,各种规劝,都这把年纪了,何必为了这点钱跟子女闹成这样呢?

余大妈倔强地认为不是钱的事!自己就是想让他们尽尽孝道!

到最后,法院考虑到余大妈还有其他两个子女,判决将阿明和阿丽的赡养费各提高到600元。

三次打官司,余大妈都赢了。可当她拿着最后一份判决书走出法院时,突然泪如雨下。

她终于意识到,自己赢得了金钱,却彻底失去了亲情。那个曾经其乐融融的家,再也回不去了。

余大妈有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全家六口人能在一起吃顿团圆饭。

她想着,等儿女们都来了,自己就亲自下厨,做一桌丰盛的菜。可是这个愿望,似乎永远也无法实现了。

结语

现在,余大妈和老伴相依为命。

逢年过节时,他们总是坐在家里,眼巴巴地望着门口,期待着儿女们能回来看看。

可每次等来的,只有失望。

余大妈的故事,让人不禁唏嘘。她太想掌控儿女的生活,结果把亲情推得越来越远。

而子女们在面对父母的无理要求时,也缺乏耐心和沟通。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家庭关系需要互相理解和尊重。父母要学会放手,子女也要适度关心,这样才能维系和谐的家庭关系。

参考资料:

0 阅读:0

传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