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相比于那些搞地产投资的富豪,真正的首富其实很低调,发家致富的产业也超乎你的想象。
比如今天股市的主角,他掌握全球万亿矿产的超级富豪,公司2022年营收7227亿元,身价早早过百亿。
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又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出自己的"矿业帝国"?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全球经济遭受重创,铜矿的价格跌得厉害。
一般人都在观望,可王文银出手了——一口气买下了包括江西赣州钨铜矿在内的好几座矿山。

为了这些矿山,他在江西赣州投资了800亩的产业园,专门搞铜、钨的采选、冶炼和深加工。
这步棋下得妙啊,为他后来成为"世界铜王"打下了基础。
过了两年,王文银又开始琢磨新项目。
他发现一个商机:用"+A"级铜板配上连铸连产生产线,能做出高品质的铜线杆。

2007年,他又在安徽铜陵建了个铜业科技园。
这下子,从采矿、冶炼到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算是彻底完整了。
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第二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了。

这次的危机比97年那次还要厉害,整个铜产业都陷入了寒冬。
铜价跌得那叫一个惨啊,很多铜企业都快撑不住了。
这时候,王文银又开始了他的"捡漏"大计。
只见他一边在国际市场上大举收购濒临破产的铜加工企业,一边趁着铜价低迷,囤积了几十万吨的铜料。

他还在日内瓦、美国和新加坡三地设立了海外总部。
有人说他这是在赌博,把公司的命运押在铜价上涨上。
可王文银心里跟明镜似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来了,国内的基建狂潮才刚刚开始,铜的需求肯定会暴增。

他眼光确实毒辣,等金融危机一过,铜价开始回升,那些他低价收购的企业很快就扭亏为盈,囤积的铜料也都卖了个好价钱。
这一招棋,直接让正威集团跻身千亿级企业的行列。
就这样,一次次的危机不仅没有打垮王文银,反而成了他成长的阶梯。王文银就是这么一个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高手。
而这么瞩目的成绩,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而王文银更是从大学的时候就在为这一切做打算了。

王文银生在安徽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家里穷,买不起新书,他就把哥哥姐姐用剩的课本翻来覆去地读。
晚上家里连油灯都舍不得多点,他就趴在微弱的灯光下写作业。
就这样考上了南京大学天文系。

在南大的日子,王文银可不是光顾着读书。
那会儿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他一边啃着天文物理的专业书,一边留意着报纸上的经济新闻,心里头早就在盘算着自己的人生规划。

大学毕业后,王文银被分配到了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
这工作,在当时可是令多少人眼红——每月4000块的工资,要知道那会儿上海人均月工资才168元!
这样的"金饭碗",一般人是打死也不会撒手的。

可王文银这人啊,从小就与众不同。
邓小平南方谈话给改革开放注入了新动力,这让他看到了更大的机会。
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通的决定——辞掉了这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只身南下深圳打拼。

没想到刚来深圳,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在工地上搬砖糊口。
从写字楼到工地,这段日子可不好过。
他蹲在工地上吃盒饭,看着远处高楼大厦的灯火,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很快,他找到了去香港工作的机会。
从一个普通的仓库管理员做起,王文银硬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再加上拼命三郎的干劲,短短一年时间就爬到了总经理的位置。

这一年的香港经历,让王文银不仅积累了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也看清了内地与香港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
这就是这位"隐形首富"的创业起点。

王文银这个人,最厉害的本事就是在别人看到危机的时候,他能看到机会。
1995年,王文银在深圳成立了第一家公司——深圳携威电线制品厂。
开始的时候,就是个小作坊,主要生产电源线。
要说这买卖,看着不起眼,可王文银看准了一个门道:电器产品发展这么快,电源线迟早会成为大生意。

真正让王文银实现第一次腾飞的,是1997年那场亚洲金融风暴。
那会儿,整个亚洲都笼罩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下。
不少工厂倒闭,设备和厂房都在贱卖。
外行人看到的是风险,可王文银看到的是机会。

他四处筹钱,能借的都借了,就为了多买些便宜的生产设备和厂房。
等大家都明白过来的时候,好设备早就被别人抢光了。
果然,等金融风暴一过,携威实业就成了珠三角地区最大的电源工厂之一。
那些当初贱卖的设备,后来可都成了生金蛋的宝贝。

王文银一看生意做大了,索性把旗下的电缆厂、塑胶厂和铜材整合在一起,成立了正威国际集团。
这一招玩得高啊,直接坐拥十亿资产。
要搁现在,那就是妥妥的独角兽企业。

经过了几次危机的洗礼,王文银的生意是越做越大。
但说实在的,在2008年之前,他在业界还算不上顶尖人物。
真正让他成为"世界铜王"的,是从2008年开始的一系列大动作。

那会全球经济形势不好,很多人都在观望。
可王文银不一样,他觉得现在是扩张的最好时机。全球市场上有大量优质资产在贱卖,错过这次机会,以后想买就难了。
王文银就这样带着团队开始了全球扫货之旅。

在南美,他收购了几座大型铜矿;在非洲,他拿下了几个铜矿开采权;在东南亚,他投资了几家冶炼厂。
短短几年时间,正威集团就在全球20多个国家布局了矿山。
这一招妙啊!到2020年,正威集团已经控制了全球5%到10%的铜矿产能,铜矿总储量达到惊人的3000万吨。

算算这笔账:按照当时的铜价,光是这些矿产资源,市值就超过了10万亿元! 有人说王文银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
可实际上,他的每一步棋都下得很有讲究。
比如说2011年,当大家还在专注传统制造业的时候,他就开始布局高科技产业了。
那年,正威集团成立了半导体公司,还组建了新材料研究院。

这些年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的发展,让正威集团的新材料业务成了新的增长点。
公司一路高歌,2021年集团营收突破7500亿元,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76位,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到了第4名。

要知道,能做到这个位置的,大多是些家喻户晓的企业,可正威集团却是个"隐形冠军"。
王文银生意做得这么大,却特别低调。他觉得,企业做得好不好,不在于老板露多少面,而在于产品服务做得怎么样。
也许真正有钱有成就的人,都有这份宝贵的谦虚。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