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江苏散装,实际上南京也差不多,如果看江北,这种情况同样如此。当然很多事情都得多角度的看,散装其实也是一种优势,说明各个主体之间不存在依附关系,恰恰是发展均衡的体现。
01 主心骨但有时候过于均衡,也不完全是一件好事,最明显的就是很难发挥出聚合之力,江北就十分典型。
南京地形当中最突出的变化就是长江,古长江远比今天宽得多,不管南岸还是北岸,其江岸线都要比今天更加深入陆地。曾经的老山直接濒临长江,就如同是一堵天然的城墙,对南京有很强的防御作用,因此在纷争年代,老山东南角的缺口,即大约泰山新村一带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只要夺取了这里,就可以扼吭南北,钳制江淮。这才有了隋朝的晋王城和南宋的宣化镇(城)。
而后长江宽度逐渐收窄,老山与长江之间就出现了更多平坦土地,使得老山的屏障功能明显下降。而为了保证长江以北的安全,拱卫南京,就需要在这条狭长地带,修建城池。这才是明朝朱元璋,先后修建浦口城(浦子口)和江浦城的根本原因。

浦口城的城墙1371年修建,其中东南段在1503年-1517年间被长江淹没坍塌,后在1617年-1618年间沿着中敌台又重新修建了一段,才完成闭合。而江浦城到1573年才开始筑土城,1580年改筑砖城。
近代1908年前后,为了修建津浦铁路,人为拆除了浦口城的部分城墙,随着防御功能的丧失,百姓建房也开始用城墙砖,浦口城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解体。
此时区域开发的重点又转移到了浦口火车站附近,当时利用铁路轮渡的方式将津浦铁路和沪宁铁路连接在一起,迎来了一波建设小高峰。
但好景不长,1968年长江大桥建成,铁路和公路分别于当年的9月和12月通车。火车轮渡就此淘汰。

可见江北滨江一带的建城史确实不长,不管是浦口城、江浦城还是后来的老浦口都不足以产生较强的文化深度,发展的延续性也一般,自然整体的认同感就低。从这角度思考,为什么江北在很多人的心里,很难撕掉睡城的标签,除了大家常说的交通、就业等问题,或还有一个内在的因素,整个江北没有真正的主心骨。
02 走出依赖但江北想要崛起或真正实现规划层面南京江北新主城的构想,就必须建立区域的荣誉感,认同感。而认同感的本质来源于实力,很多时候大家是慕强的。
江北板块再多,只要没有一个赛过江南的,江北就会永远慕强于江南,天天想着怎么过江方便。而如果江北有那么一个板块,各方面的实力都不输江南主城,甚至超过,那么江北过去对于江南的仰望就会逐渐消失。

因此江北需要立一个真正的主心骨,这也是为什么要在江北核心区,布局那么多高规格功能的原因。比如超大型的图书馆、美轮美奂的美术馆、全身泛着金光的会议酒店、头牌的三甲综合医院,拥有多层地下空间、超多地铁、地下环线以及地下快速路的CBD等等。

包括最近加入的新质生产力示范中心项目和新一代工业软件科学园项目,在产业层面把江北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本质上就是为了在江北塑造一个在实力和权力上都完全不输江南主城的大哥大,江北必须要有一个带头人,才能最终走出对于江南的依赖。
03 软实力这些年江北在文体事业上也突飞猛进,现在在南京开演唱会一般就两个地方,要么河西的奥体中心,要么江北的青奥体育公园。而后者江北承接演唱会的比重逐年提高,表现很突出。

一方面得益于方便的交通与优秀的区位,另一方面和其极高的硬件水平有很大关系。南京青奥体育公园有两个主要的空间,一个是露天的体育场,另一个是室内的体育馆,现在大部分的活动实际上都是在这个体育馆内部进行的。

而这座室内体育馆,规格极高,是目前国内可容纳观众最多的综合体育馆,拥有观众坐席20000个。场馆建设达到国际篮联(FIBA)男篮世界杯及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球馆标准。不冷不热,遮风挡雨的特性,受到了电竞、演唱会等活动的青睐,舞美效果也都很棒。

同时室外的体育场,也将改造升级,直接从1.8万人扩容到5万人的专业球场,还可切换成网球场。这使得南京很快就将具备举办中超或同等规模足球联赛的能力,国际超级巨星层级的演唱会也不在话下。据悉,改造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预计2026年7月初完工。

上图:足球场模式

上图:网球场模式
再加上2027年建成的南京北站以及正在打造的会展中心,江北将越来越多承载市级或都市圈功能,更多的参与到南京创新科技、文化领域的运作当中。

同时举办的马拉松活动,也是很好的展现江北城市发展的窗口,对于积累大型体育赛事管理经验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个过程正在大幅度提高江北的自信心、认同感和荣誉感。必须得说,这些年江北发展的思路越发清晰,而且收获了不错的效果,决策层是下了功夫的。

文旅方面不仅老山周边越做越大,浦口火车站周边铁路历史文化的复兴也给江北建立了一处不错的人文载体,配合绝美的长江滨江风貌以及轮渡,近代江北的江城铁路文化实现了极为活跃的表达。
04 江北叙事主体南京的文化历史大多都是基于江南主体的,江北往往没有存在感,且不少历史时期江北和江南并不同属一个主体。过去大多数的南京地图,江北甚至不在其中。因此江北如果想要更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的重塑,在历史文化领域建立以江北为主体的叙事体系其实是很有必要性的。
甚至可以在江北核心区或南京北站附近设立一座江北历史文化博物馆,让江北的居民更多认识到江北自身的发展历程。比如谁是最早建城的,当年的城墙是什么样子的;浦口、六合这些地名又是怎么来的,大厂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近代中国重要工业基地的等等。
每个板块都有各自的优势,有些是历史文化,饮食方面的,有些体现在工业实力方面,还有些体现在如今的区位优势上。都是江北,没有谁强谁弱,都是一家人。
很多时候大家在留言中表现出的互不服气、甚至争吵一样的情绪,我认为是不应该的,需要更多包容和江北一致性的认知,这样也有助于提升江北整体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