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 3441
“可能今后主动申报的自闭症群体会很少了,至少知道这次事件的圈内人不会再去申请绿色通道。”
2025年4月10日下午,东航云南分公司拒载自闭症家庭事件的当事人小修妈妈终于等来了东航方面对事件的解释,但她期待的和机长对话和消除误会,迄今仍未实现。
昨天,在媒体和自闭症公益组织的见证下,双方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沟通。东航对事件的解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条:
01机长有基于飞行安全理由的拒载权;
02机组和地面工作人员沟通不畅,收到了错误的信息(表示是机场地面工作人员向机组反馈孩子们有行为问题),进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03公司处理此次事件的工作人员对自闭症人士和家庭确实缺乏了解,事情曝光后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和道歉形式都存在问题。
东航方面原定今日(4月10日)发一个公开的事件说明,但最终只将事件说明发给了两位家长。在这份事件说明中,小修妈妈并未等到她期待的道歉,她在朋友圈表达了她的失望。
现在她担心,经过这件事情后,很多自闭症家庭在出行时,轻易不敢申请获得法定的绿色通道服务,更不敢主动申报孩子有自闭症,“那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情况。”
文|秧子 Trufan
编辑|Jarvis


4月2日,东航服务质量督查部工作人员联系两位家长,称公司将启动调查,不会推诿责任,要求撤下社交媒体曝光内容,并希望当面沟通,但未回应家长提出的“要知道被拒载的理由”等诉求。

东航服务质量督查部工作人员与小修妈妈沟通
4月3日下午,小修母子在萧山机场候机时,东航工作人员在未提前沟通的情况下,来到机场找到小修母子,表示要就此前的事情道歉。
“你们不是当事人,为什么要道歉。”面对小修妈妈的拒绝,东航2名工作人员短暂离开后,带着礼物返回,表示希望进一步沟通。
但小修妈妈并没有接受,希望他们别再干扰她和儿子,但对方一直没有离开。无奈之下,小修妈妈表示“你们再不离开,我就拍视频发到网上。”工作人员这才离开。
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可等母子俩达到成都天府机场后,刚下飞机,东航的3名工作人员就迎了上来,表示他们特地来接机。3个人一路围着母子俩闲聊。陌生人的“热情”让小修很不舒服,“他紧张地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紧紧搂着我,不敢迈步。”
更让人不解的是,妈妈带小修去亲子洗手间时,刚进去没多久,3个工作人员在外面不停地敲门、推门,“你们明知道我就在里面,一直敲门干什么!”面对小修妈妈的质问,工作人员却说是担心门坏了。

小恩妈妈在得知小修母子的遭遇后,也拒绝与东航见面沟通。4月7日,小恩妈妈拨打了“12326”民航服务质量监督电话,再次对东航的拒载行为进行投诉。
4月9日,东航在公益机构和媒体的见证下,跟小修妈妈进行了线上的沟通交流,并表示前两次在机场迎接小修母子,是希望“让公司层面的人员出来和家长沟通和道歉,消除误会”,但“没有意识到沟通的方式方法反而造成了对自闭症人士的困扰”,让“惊喜”变成了“惊吓”。

根据《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旅客、行李运输条件》显示,东航有权拒绝运输患有下列疾病之一的旅客,除非旅客持有医生签发适合航空旅行证明且为挽救生命经东航同意进行特别安排。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旅客、行李运输条件》
从这份文件中看,自闭症人士并不在航司的拒载范围。机长是依据什么理由拒载?
东航方面的理由是基于飞行安全的考量。但小修妈妈并不认可这个说法,她认为这种“有罪”推论忽略了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带孩子坐飞机时,自己也是乘客。
“他们都忽视了自闭症群体选择乘机首先会评估安全性,他们毕竟也是同机乘客,自闭症人士如果会出现严重不可控的状况,最受困扰的首先是陪同人员。就这就足以让自闭症群体谨慎选择乘机。”
这也是他们两个家庭信任东航,并选择提前申报的原因。但他们选择了公开自己的情况,东航方面则迄今没有正面回应他们的诉求,只有一句机长有权拒载。

“出于安全考虑,如果乘客存在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机长确实有权拒载。但如果没有,就应该向乘客说明拒载的理由。” 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公益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黄晶律师说。
《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也明确指出,承运人拒绝未具备乘机条件的残疾提供航空运输时,应向其说明拒绝的法律依据。因此,两位自闭症青年的母亲有权要求航空公司说明拒载理由。

《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
黄晶指出,当前的相关法律,并未规定自闭症乘客在乘坐飞机时需要强制申报,他们与其他公民平等享有出行权利,健康信息属个人隐私,航空公司非必要不能强制收集或要求披露。
若乘客可能存在引发安全风险的行为,如情绪失控、攻击他人,或航空公司有特殊规定,则需主动申报。
在这次事件中,小恩妈妈提供相关医学证明,两家人在申请绿色通道时也主动说明了自身情况,并成功办理了登机。在等候登机的过程中,两个自闭症青年也没有做出任何危险行为,东航的拒载显然缺乏支撑。
更深层的争议在于执行标准的模糊性。
“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判定标准,在实践中,常通过两种方式评估风险:一是要求乘客提交适航证明等相关材料;二是乘客若在现场申报,机组人员通过现场观察乘机人的行为和状态,与陪同人员沟通了解乘客的情况或者查看乘机人相关的证明等综合判断。”
黄晶说,无论是哪种情况,机长都不能无理由拒载。如果拒载,一定要说明拒载原因,并提供拒绝的法律依据。

小修和妈妈在大理旅居时拍的合影

事情曝光后,很多自闭症家长也很关心如果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要不要主动申报,申报后被航司拒载怎么办?
同时,事件曝光后,互联网上对自闭症人群的误解、歧视和污名化现象也让家长们对未来的出行多了一份担忧。小修妈妈之前在社交媒体平台曝光此事时,不乏有网友就直接给俩孩子“赛博定罪”。
但实际上,大多数自闭症人士都不存在这些网友们臆想的情绪行为问题严重,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随时有不可预测的攻击行为之类的情形。
自闭症的核心特征一是社交障碍,二是重复刻板行为。前者会影响到他们融入社会,后者则会让部分不了解的人认为他们行为怪异。同时,因为自闭症人士的这些特点,他们在上学、出行、工作等场合,确实也需要包容和支持。
大多数自闭症人士经过科学的教育和干预后,都能学会基本的社会规则,在适当的辅助下,都能较好的融入学校、社会,乃至独立生活、独立出行、独立从事工作。
而自闭症人士获得对应的出行权利,《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规定的权益,也应该得到保障。
这方面,国外也有一些成熟的法规和做法值得借鉴。比如美国直接通过《航空承运人准入法案 (ACAA)》及其及其实施细则(具体见《美国联邦法规》 (CFR) 第 14 篇第 382 部分),确保残疾航空旅客不受歧视。

发育障碍人士乘机指南中关于航司服务的建议(部分)
在此基础上,美国运输部还制定了《航空公司残障乘客权利法案》,对残障人士乘机可以获得的权利进行了详细阐述。
另外,针对有自闭症等发育障碍的乘客,美国运输部还专门出了一份指南,既为发育障碍人士提供航空旅行小贴士,也为服务提供者总结了与发育障碍人士互动的技巧。
对应的还有名为“自闭症儿童展翅计划 (Wings for Autism®)”的公益项目,专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机场 "彩排",让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下练习如何坐飞机。
这些演练不仅可以帮助自闭症家庭为带孩子坐飞机做好准备,也能让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有机会在非飞行环境下练习怎样为自闭症人士提供服务。

东航在今日发给家长的情况说明中表示,希望未来能在推动促进自闭症人士友好出行、友好乘机方面做一些努力,上述这些经验,无疑值得借鉴。
苦等多日也没等到道歉的小修妈妈则担心,受这件事情的影响,今后走绿色通道的自闭症群体会很少了,至少知道这次事件的自闭症孩子家长不会再去申请绿色通道。
“如果真的发生突发事件,这只会让机组更措手不及。”
特别鸣谢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为本文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