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富汗塔利班高官表示,中阿合作建设的瓦罕公路二期项目即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完工。
这一消息让塔利班似乎看到了希望,仿佛苦等多年的瓦罕走廊即将打通,中阿贸易即将迎来新机遇。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中国虽有积极回应,但并未明确公路建成后即刻开放走廊,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塔利班的渴望:经济“救命稻草”
塔利班对瓦罕走廊的重视,源于阿富汗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
自2021年重新掌权后,国际援助大幅减少,阿富汗经济陷入困境,失业率和贫困率居高不下。
瓦罕走廊的开通,意味着阿富汗能与中国直接开展贸易,将本国的矿产、农产品等资源运往中国,换取资金和技术,从而带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因此,瓦罕走廊在塔利班眼中,是一条“希望之路”,甚至是“救命稻草”。

中国的谨慎:安全与效益的考量
然而,中国对瓦罕走廊的开放持谨慎态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安全风险:阿富汗境内活跃着20多个恐怖组织,其中“东伊运”等组织直接威胁中国新疆的安全。

若瓦罕走廊开通,中国200公里长的边境线将面临更大的边防压力,至少需要部署3个边防团。
而塔利班在反恐方面尚未展现出足够的决心和能力,去年阿富汗还被联合国列入“恐怖主义庇护国”名单。
中国必须确保瓦罕走廊不会成为恐怖分子渗透的通道,这是开放的前提条件。

经济效益:瓦罕走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平均海拔4000多米,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大雪封山,车辆通行时间仅4个月。
这意味着公路建成后,冬季仍需依赖空运,物流成本比海运高出3倍。
据测算,初期每年维护公路的成本高达几亿美元,而贸易带来的收益最多只有1亿多,从经济角度看,这是一笔“赔本买卖”。

相比之下,中巴经济走廊的瓜达尔港全年通航,性价比远超瓦罕走廊。
未来三个月:塔利班的“大考”
尽管中国对瓦罕走廊的开放持谨慎态度,但并未完全关闭合作的大门。
中国给塔利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瓦罕走廊进入8月霜冻期前的三个月内,塔利班必须在反恐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三个月,可以说是塔利班的“大考”时间。如果塔利班能够在反恐方面拿出真动作,比如端掉几个恐怖组织的窝点,切断恐怖组织的资金链等,或许能让中国看到诚意,从而推动瓦罕走廊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反之,如果塔利班无所作为,瓦罕走廊项目很可能被推迟到明年,甚至更久。

结语
瓦罕走廊的开通,对阿富汗而言,是一条通往希望的路;对中国而言,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安全与效益的复杂问题。
未来三个月,将是塔利班证明自己的关键时期。

无论结果如何,中国的原则底线始终明确:安全第一,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