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隔代亲,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的疼爱,往往比父母还要浓烈。
但在现实生活里,并非所有老人都能做到真心实意地去疼爱孩子。
有些老人,一方面对孩子嘘寒问暖,另一方面却背地里敷衍了事。
有些老人则以实际行动,默默地付出着最深沉的爱。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样从日常细节中,看出爷爷奶奶是否真的疼孩子。
看他们是否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
真正的疼爱,从来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愿意把最宝贵的时间留给孩子。
真心疼孩子的爷爷奶奶,会主动提出帮忙带孩子,不是为了应付儿女,而是真心享受与孩子相处的时光。
陪孩子时不玩手机、不看电视,全身心投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讲故事、做手工。
即使腿脚不便,也会想办法陪孩子散步、逛公园创造属于他们的回忆。
而有些嘴上说着"想孙子",但真让孩子过来,却只顾自己看电视、打麻将让孩子自己玩。
陪伴时心却不在焉,孩子询问问题时,只是敷衍地回答。
甚至还会嫌弃孩子吵闹,而且动不动就说出“找你爸妈去”这样的话。
带孩子只是为了在亲戚面前有面子,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实际上并不关心孩子的真实需求。
孩子其实是最为敏感的,而且谁能够真心地陪他们玩耍呢?
他们在心里,可是一清二楚的。
看他们是否尊重孩子的父母
真正为孩子好的老人,懂得维护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
真心疼孩子的爷爷奶奶,不会在孩子面前说父母的坏话,比如"你妈太凶了""你爸不懂事"。
尊重父母的教育方式,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会私下沟通,不当面拆台。
鼓励孩子听爸爸妈妈的话,而不是偷偷纵容孩子破坏规则。
不要故意在孩子面前说你妈不给你买,奶奶给你买,通过贬低父母来讨好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时,强行插手护短,让孩子觉得有爷爷奶奶撑腰,不用怕爸妈。
把对儿女的不满,通过孩子发泄出来,比如你和你爸一样没良心。
挑拨亲子关系的疼爱,其实根本并非爱,而是一种自私的体现。
这种行为用伤害去形容或许更为适宜,它就如同一把利刃一般,刺痛着亲子之间那原先紧密相连的联系。
看他们是否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
真正的疼爱,是关注孩子长远的发展,而不是一时的溺爱。
真心疼孩子的爷爷奶奶,记得孩子的过敏食物、作息习惯,不会为了哄孩子开心就乱喂零食。
发现孩子有坏习惯,如撒谎、打人会耐心地进行纠正,而且不会包庇纵容。
关心孩子的学习、交友情况,经常和父母沟通孩子的成长变化。
不要明知孩子不能吃冰激凌,还偷偷买给孩子,只为了看孩子开心的笑脸。
孩子抢别人玩具,不但不制止,还笑着说"我家孙子真有本事"。
从不问孩子在学校怎么样,只在乎考试考了多少分?有没有得第一名。
溺爱不是爱,而是害。
真心为孩子好的老人,一定有原则。
看他们是否愿意为孩子付出
金钱不是衡量爱的标准,但态度足以说明一切。
真心疼孩子的爷爷奶奶,自己省吃俭用,却舍得给孩子买优质的奶粉、绘本、衣服。
即使经济条件不好,也会花心思亲手给孩子做衣服、玩具。
默默存钱给孩子将来上学用,而不是挂在嘴边道德绑架。
那些整天将爷爷奶奶最疼你挂在嘴边念叨,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甚至连一个蛋糕都舍不得去买。
给孩子花钱后反复强调这多贵啊,你可要记住奶奶的好。
对不同的孙子孙女区别对待,比如重男轻女,或者偏疼某个孩子。
真爱不需要表演,更不需要孩子报恩。
看孩子对他们的态度
孩子的反应,是最真实的试金石。
如果爷爷奶奶真心疼孩子。
孩子见到他们,会主动扑过去,毫无保留地,撒娇、分享秘密。
分开时会想念,打电话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长大后依然愿意经常回去看望,而不是出于义务勉强应付。
如果老人虚情假意的话。
孩子在他们面前会很拘谨、沉默甚至抗拒单独相处。
宁愿待在邻居家,也不想去爷爷奶奶家玩。
长大后关系疏远,除了过年基本不联系。
孩儿或许难以用言语表达,不过他们的肢体动作,始终不会撒谎。
血缘关系是天生的,但亲情是需要经营的。
真心的疼爱,藏在细节里。
是爷爷弯腰陪孩子看蚂蚁搬家时的耐心。
是奶奶把孩子爱吃的菜默默夹到碗里的动作。
是他们明明很想念,却怕打扰孩子学习而忍住不打电话的小心翼翼。
而那些虚情假意,同样会在日常中暴露。
是只在人前表演的亲密;
是带着条件的"对你好";
是让孩子感到压抑的控制欲。
作为父母,我们要懂得。
不让老人的付出成为理所当然;
也要保护孩子不被虚假的"爱"绑架。
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真正发自内心疼爱孩子的老人,都理应得到双倍的尊重与感恩。
不过那些将亲情当作筹码的人,即便伪装得再怎么好,反倒终究会被时间给拆穿。
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纯粹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