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小区楼下,看见邻居家6岁的男孩小宇。
他正蹲在花坛旁边,悄悄地擦着眼泪。
我慢慢走近,温和地问他原因。
小男孩一边啜泣一边说道:爸爸居然又责骂我了……
我摸摸他的头问:被爸爸骂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呀?
小宇抬起头,用那双还挂着泪珠的大眼睛看着我,说出的几句话让我瞬间鼻子一酸。
我知道爸爸是为我好,可是他骂我的时候,我的心会变得好小好小,像被捏皱的纸团一样。
我其实很想听话的,但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这个6岁孩子的回答,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很多父母都不曾真正了解的孩子内心世界。
你以为的"教育",在孩子心里可能是"地震"
很多父母都觉得,骂孩子是为了他们好,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不打不成器、骂你是为你好这类话,几乎每个中国孩子都听过。
但孩子们接收到的信息真的是这样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父母用愤怒的语气责骂孩子时,孩子大脑中负责恐惧和压力的区域会被激活,而负责理性思考的区域反而会暂时关闭。
也就是说,我们越骂,孩子越听不进去。
就像小宇说的,被骂时他的心会变得好小好小。
这不是夸张的形容,而是真实的心理感受。
孩子在面对父母激烈的负面情绪时,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缩小感",感到自己渺小、无助、害怕。
孩子被骂时的4种真实心理活动
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6岁的孩子还不能完全区分行为和人的区别。当我们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时。
孩子听到的可能是,你这个孩子不好。
长期如此,会损害孩子的安全感。
我好害怕,但我不敢说。
面对父母的怒火,大多数孩子,第一反应是恐惧。
但他们往往不敢表达这种恐惧,只能通过哭闹、退缩或更加叛逆来释放压力。
其实孩子内心的恐惧,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小怪兽,稍有不慎就会爆发出来。
而且这种压抑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我其实知道自己错了。
很多孩子在被骂前其实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但父母的过度反应反而让他们把注意力从反省错误转移到了应对父母的情绪上。
为什么我不能犯错误。
孩子是通过试错来学习的。
当我们不允许孩子犯错,一犯错就严厉斥责,他们要么会变得畏首畏尾,要么会学会撒谎掩盖错误。
比骂更有效的5种沟通方式
按下暂停键
当孩子做错事,让你火冒三丈的时候,先深呼吸10秒。
这短暂的停顿,能让你从“情绪脑”切换到“理性脑”,进而避免说出伤人的话。
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
物理高度的降低能瞬间缓和气氛。
用平静的语气告诉孩子:我们需要谈谈刚才的事。
区分"人"和"行为"
把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换成妈妈不喜欢你把玩具乱扔这个行为。
让孩子明白,你不认可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能告诉妈妈刚才发生了什么吗?很多时候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有我们不了解的原因。
一起想办法补救
与其一味指责,不如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弥补。
比如:牛奶洒了,现在我们该怎么清理呢?
这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那些被骂大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我认识一个非常优秀的30岁女性,职场精英,但极度缺乏自信。
她说:小时候每次被父母骂,我都觉得他们说得对,我就是不够好。
现在成功了,内心却总有个声音在说你不配。
也有叛逆极端的案例。一个16岁男孩对我说:他们越骂我越要做!反正我已经是坏孩子了,不如坏到底!
当然也有幸运的孩子。朋友回忆道:爸爸生气时总会说我现在很生气,需要冷静一下。
这让我明白情绪是可以管理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不同的教育方式,真的会造就不同的人生轨迹。
记住孩子爱我们远胜过我们爱他们
小宇最后对我说了一句让我泪目的话:叔叔你知道吗?就算爸爸骂我,我还是很爱他。
我画了好多爸爸的画像,都藏在抽屉里呢……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如此无条件。
他们会因为我们的一句夸奖开心一整天,也会因为我们的一次发脾气偷偷难过很久。
作为成年人,我们或许该向孩子学习这种爱的能力。
少一些条件,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
下一次想骂孩子时,不妨想想那个心被捏成小纸团的比喻。
我们脱口而出的话语,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很久的折痕。
教育不是一场你输我赢的战争,而是一段共同成长的旅程。
当我们学会用更智慧的方式引导孩子,他们会回报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成长惊喜。
毕竟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即使在他们犯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