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饮食男女,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饮食文化,食材也因地而异。
记得以前去香格里拉,云南人对花草饮食的热爱就令我印象深刻。
早晨一碗米粉,上面撒着满满一把薄荷叶,餐馆泡的茶水里面也飘着香茅叶和薄荷叶。
是呀,云南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花草繁茂,饮食中多用花草做食材和调味料也就不足而奇了。
其实,生居湖湘之地,花入饮食的也不少。
像春天的栀子花,我们会摘来清炒或做汤。菜园和池塘周围种着的一排排黄花,也是入食材的常客。还有那白色木槿花、南瓜花,也是春味十足的菜肴。
吃花在中国的饮食文化里自古就有。
南宋人林洪,在他的《山家清供》中,记录了好几种以梅花为原料的隐居食谱:有梅花、梅子果肉一起发酵腌渍的佐茶零食“蜜渍梅花”;有用梅花落瓣、雪水和精白米熬煮的“梅粥”等等。
如果要真的一一记录,简直可以出一部中国食花地理志。
香甜四溢玫瑰花
玫瑰花入食材,已经是十分普遍了。以前以为云南人才特别钟爱将玫瑰做入食材,才有了云南鼎鼎有名的玫瑰鲜花饼、玫瑰花瓣酱。后来,跟着朋友去了一趟东北,当地农家自制了玫瑰馅的包子,才知食玫瑰花已经在中国南北方都流行开了。
秋季的独特风味桂花
一说到入秋,就想到中秋节,想到大闸蟹,还有,那隐隐充斥在空气中的桂花香。桂花是独属于秋天的,单单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秋天的味道就更醇厚了几分。
家中也有几棵桂花树,秋季花开得茂盛时,妈妈喜欢打下来,晒成干桂花泡茶喝。当然,还有桂花汤圆。白白的汤圆外点缀着点点桂花花瓣,舀上来一颗,还没入嘴,鼻子就就被那桂花香给醉倒了。
初夏的清香茉莉花
茉莉花入食材,四川人们当仁不让,成都街头的小茶馆、小麻将馆,端上来的都是茉莉花茶。泡一杯茉莉花茶,坐在竹椅上,一抹清香可以悠闲一个下午。
对茉莉花极为有印象的一道菜是在云南馆子里吃的,茉莉花炒蛋。象牙白的茉莉花配着金黄的鸡蛋,视觉上就清雅。
地头田间的南瓜花
南瓜花天然带着一股田园的风味,在城市中,南瓜花是少见的。在乡下,却常常能看到开得大朵大朵、金黄金黄的南瓜花。这时,将新开的南瓜花摘下,加蒜片清炒就是一道美味了。还有在外面裹了面糊炸的,更有一番脆香可口。
池塘边的黄花
说起对黄花菜的印象,我老觉得它是长在池塘周围的,长长的一排。长长尖尖的花朵,笔笔直直地长着。黄花菜,在古代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萱草,又称忘忧草。可是,这么美好寓意的花,城市里也不常用作绿化,所以也甚少见。
但是超市里却常常有干的黄花菜售卖。新鲜的黄花菜有微毒,一般都是要摘下来后晒干或烘干,焯水以后食用。可以凉拌,也可以加在肉汤里面一起煮。
洁白的木槿花
老家门口种了一丛白木槿花,我以为是绿化用的,直到婆婆摘下来做汤,才知道这洁白的小花原来还是食材。木槿豆腐汤、木槿鲫鱼汤,因为加了花的缘故,似乎也是非比寻常了。
花可入食材者实则繁多,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食花文化。比起食肉、食蔬,食花似乎总是一件带着几分风雅的事。